[发明专利]过压保护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41674.0 | 申请日: | 201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8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C.德平;C.格雷韦;J.沃斯吉恩;P.容格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李雪莹,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元件 | ||
1.一种过压保护元件,其带有壳体、用于使该过压保护元件(1)与要保护的电流或信号线路电连接的接头(2、3)、两个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且并联地电连接的变阻器(4、5)、以及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变阻器(4、5)之间的中间电极(6),其中该壳体具有两个由金属构成的相互电连接的壳体半部(7、8),其中该中间电极(6)相对于所述壳体半部(7、8)绝缘,且该中间电极的彼此相对的侧面分别与变阻器(4、5)的第一连接区域(9)电连接,并且其中两个变阻器(4、5)和中间电极(6)夹层式地设置在两个壳体半部(7、8)之间,
其特征在于,
在过压保护元件(1)的接头(2、3)与两个变阻器(4、5)的并联电路之间设置有另一放电器(46)特别是充气的过压放电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壳体半部(7、8)分别与变阻器(4、5)的第二连接区域(15)电连接;并且另一放电器(46)的第一接头(47)与用于连接要保护的电流或信号线路的至少一个现役的导体(L)的第一接头(2)导电地连接,并且另一放电器(46)的第二接头(48)与中间电极(6)导电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另一放电器(46)的区域中,在壳体内设置有绝缘物(49),该绝缘物至少使得另一放电器(46)及另一放电器(46)的第一接头(47)与过压保护元件(1)的第一接头(2)的连接区域相对于壳体附加地绝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中间电极(6)与第一接头(2)连接,该第一接头用于连接要保护的电流或信号线路的至少一个现役的导体(L);在两个壳体半部(7、8)与两个变阻器(4、5)的面对的第二连接区域(15)之间各设有一个金属连接部(32),其中,分别利用绝缘元件(33)使得所述金属连接部(32)与壳体半部(7、8)绝缘;并且另一放电器(46)的第一接头(47)与壳体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并且另一放电器(46)的第二接头(48)与两个金属连接部(32)直接地或间接地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另一放电器(46)的第二接头(48)与两个金属连接部(32)之间分别设置有备用熔断器(43)特别是保险丝;并且所述金属连接部(32)分别具有第二接触区段(44),第二接触区段分别与备用熔断器(43)的第一接头(45)导电地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作为第二接头(3)的安全引线接头(55),通过该安全引线接头可使得安全引线与壳体电连接,其中,该安全引线接头(55)优选设置在第一壳体半部(7)上且具有容纳槽(56)。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部构造有内部壳体,该内部壳体至少包围变阻器(4、5),并且必要时还包围一个或多个与温度相关的短路开关,其中,该内部壳体构造为两组件式结构,且由与第一壳体半部(7)连接的第一壳体部分(60)和与第二壳体半部(8)连接的第二壳体部分(61)构成,其中,该内部壳体优选还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62、63)。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构造或设置有用于显示变阻器(4、5)的状态的光学的显示机构和/或可远程传递的显示机构。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一个壳体半部(8)被设计成顶盖,该顶盖具有顶盖区段(10)和退进的嵌接区段(11),其中,在两个壳体半部(7、8)的连接状态下,嵌接区段(11)插入到由另一壳体半部(7)构成的对应的容纳腔(12)中,且顶盖区段(10)遮盖容纳腔(12);
两个壳体半部(7、8)经过适当设计并可相互连接,使得在连接状态下在两个壳体半部(7、8)之间存在有一个显缝(13);
其中,该显缝(13)的宽度(B)根据两个变阻器(4、5)的厚度来改变,但该显缝(13)的最大宽度(B)小于被构造成顶盖的壳体半部(8)的嵌接区段(11)的对应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压保护元件,其特征在于,中间电极(6)具有平面的区段(14),该区段的尺寸基本上等于变阻器(4、5)的尺寸;并且变阻器(4、5)的连接区域(9)分别平面地接触中间电极(6)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电气公司,未经菲尼克斯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16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