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及采用该护岸体的护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2144.8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6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殿光;王浩;刘新;朱云飞;李华国;张华庆;于广年;张波;赵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12101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300456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形盖板 扇形底板 生态护岸 竖向隔板 护岸 孔洞 功能性要求 长度延伸 绿色植物 生长空间 水生生物 同轴设置 周向均布 景观性 生态性 种植槽 装配式 岸滩 可用 内河 栖息 防护 施工 制作 环保 生态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一个扇形底板和一个扇形盖板,在所述扇形底板和所述扇形盖板之间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沿径向整个长度延伸的中间竖向隔板,在所述中间竖向隔板上设有多个孔洞,在所述扇形盖板的上面形成有种植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扇形生态护岸体的护岸结构。本发明秉承“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结构的设计在满足护岸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为水生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绿色植物设计了生长空间,满足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三方面的要求,同时,装配式的设计理念便于结构的制作与施工,节省了工程的投资,可用于内河的岸滩防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结构,特别是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及采用该护岸体的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航道建设是我国未来内河航道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新时期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未来的航道建筑中,生态的理念应该贯穿于所有环节,而研发一些绿色、环保的新型结构替代当前的混凝土结构,将是未来航道建设发展的一大趋势。
当前的护岸结构多采用混凝土、浆砌块石、干砌块石等硬性材料,这些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河岸受到水流淘刷,但却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完整性,不透水的材料或结构型式使得河岸带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严重影响河流的水生生境,因此,新型生态护岸结构的研发,是推进生态航道建设的必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三方面要求的扇形生态护岸体及采用该护岸体的护岸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包括同轴设置的一个扇形底板和一个扇形盖板,在所述扇形底板和所述扇形盖板之间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布、沿径向整个长度延伸的中间竖向隔板,在所述中间竖向隔板上设有多个孔洞,在所述扇形盖板的上面形成有种植槽。
该护岸体采用装配结构,在所述扇形底板的上面和所述扇形盖板的下面均设有与所述中间竖向隔板适配的固定槽,所述中间竖向隔板的上端插装在所述扇形盖板的固定槽内,所述中间竖向隔板的下端插装在所述扇形底板的固定槽内。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上述扇形生态护岸体的护岸结构,采用阶梯结构,每级台阶采用沿岸坡纵向成行设置的多个所述扇形生态护岸体构成,所述扇形生态护岸体的内弦弧背水设置,在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有绿色植物Ⅰ。
上下相邻两级台阶的扇形生态护岸体交错布置,且在相邻的三个所述扇形生态护岸体之间形成有位于下级台阶内的种植空穴,在所述种植空穴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碎石层、反滤层和人工种植基层,在所述人工种植基层上种植有绿色植物Ⅱ。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功能性方面:能有效地防止河岸受到水流的淘刷;2)生态性方面:满足纵、横两个方向上透水的要求,不会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产生影响,相邻中间竖向隔板间形成的空间以及中间竖向隔板上的孔洞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上部的种植槽以及相邻护岸体之间的空穴均可种植绿色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3)装配式的设计理念便于结构的制作与施工,节省了工程的投资,可用于内河的岸滩防护。
综上所述,本发明秉承“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结构的设计在满足护岸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为水生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绿色植物设计了生长空间,满足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三方面的要求,同时,装配式的设计理念便于结构的制作与施工,节省了工程的投资,可用于内河的岸滩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的扇形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扇形生态护岸体的扇形盖板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1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河生态护滩球及采用该护滩球的护滩结构
- 下一篇: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