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取废气处理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2346.2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6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赵仁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南川区庆岩福利碱厂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8;B01D53/52;B01D53/50;B01D53/4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蒙捷 |
地址: | 4084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的化学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关于H2S、SO2气体的环保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煤粉还原芒硝法是将元明粉(无水芒硝)与煤粉融合后加到转炉内,于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将反应所得的粗碱经浸取、蒸发后即可制得片状的NaS2。在制碱的过程中,浸取阶段产生的浸取废气中含有H2S、SO2呈酸性的气体,如直接将浸取废气排入空气中,将对大气造成空气污染,
现有技术中,对于酸性废气的处理通常采用废气处理塔,废气处理塔利用微分接触逆流操作原理,塔内采用耐腐蚀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接触的基本构件,塔体则呈直立式的圆筒,塔体内部充填一定高度的填料,若填料高度过高,则分成几段填充,两段填料之间装有液体再分布装置。填料塔一般采用气液逆流操作,气体由塔底进入塔体,自下而上穿过填料层,最后从塔顶排出。碱液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均匀地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直至塔底排出。
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塔,浸取废气在经过塔体净化时,仅与填料表面接触的废气才能与其表面上的碱液接触而发生反应,大部分气体侧直接通过塔体与填料之间的间隙而不能与填料发生接触,继而也不能被净化处理,净化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浸取废气处理塔,以在处理浸取废气时,提升气体与碱液接触的几率,提升净化效果。
本方案中的浸取废气处理塔,包括若干个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导管和筒状的外壳,外壳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外壳下端的外径小于上端的内径,外壳底面上安装有气管,气管与外壳平行,气管下端开口、上端封闭,气管下端贯穿外壳的底部,气管侧壁上开有散气孔,气管顶部设置有挡流板,外壳内壁上设有挡流环,挡流板直径大于气管外径且小于挡流环内径,挡流板与挡流环之间形成有环形的流隙,外壳底面上开有泄流孔,泄流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流隙的横截面积,外壳上挡流环的下方开有与导管相配合的出气孔,外壳上挡流环的上方开与导管相配合的进气孔。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每个处理单元内都可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将碱液从外壳的开口端加入到外壳内,将液面控制在进气孔与挡流环之间,碱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环形的流隙中向下流,流动的过程中产生柱状的水帘,由于挡流板直径大于气管外径且小于挡流环内径,水帘将气管包裹在内。通过气管下端的开口将废气通入到气管中,废气通过散气孔进入到外壳挡流环以下的空间内,而这期间必须穿过由碱液形成的水帘,废气在穿过水帘时与碱液发生反应,继而被净化处理。
根据废气的浓度或者对净化程度的不同要求,可将不同处理单元进行叠加,以将废气进行多次净化处理:将上一个处理单元外壳的下端叠加在下一个处理单元的上端,由于外壳下端的外径小于上端的内径,上一个处理单元外壳的下端将延伸至下一个处理单元的上端内,进而将下一个处理单元的上端封闭,避免废气泄露。而同时使用导管将每个处理单元外壳的进气孔和出气孔连通,每个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废气将经由导管从导流环以下的空间进入到导流环以上的空间中,再经由上一个处理单元的气管下端的开口进入到上一个处理单元的气管中,再通过上一个处理单元的气管的分散孔排出,再次进行净化处理,以对废气进行多次净化,提升高净化程度。
当多个处理单元叠加时,上一个处理单元内的碱液将通过泄流孔流入到下一个处理单元内,而泄流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流隙的横截面积,可保证上一个处理单元内的流出碱液能够全部流到下一个处理单元内,避免碱液在其中一个处理单元内过多的聚积,从而保证每个处理单元内的碱液的液面不发生改变,防止碱液堵塞上一个处理单元的气管。
采用本方案废气在多个处理单元内逐渐上升,每经过一个处理单元即被净化一次,还可根据废气中的酸性气体的浓度随意增加或减少处理单元的数量,废气可与碱液形成多次接触,提升了浸取废气净化处理效果。
进一步,所述泄流孔位于所述气管的外壁上。使得上一个处理单元的碱液在从泄流孔流出时,沿气管下端的外壁流下,再次在气管下端形成水帘。废气在从下一个处理单元进入到上一个处理单元的气管时,须穿过上一个气管下端形成的水帘,进而再次被净化处理,增加了废气与碱液接触的次数,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
进一步,所述气管下端外壁呈锥形,且外径较大的一端朝下。使气管的下端呈扩口状,以增加气管下端形成的水帘的直径,增加水帘的表面积,以利于水帘与废气接触而发生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南川区庆岩福利碱厂,未经重庆市南川区庆岩福利碱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3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餐厨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二级烟气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