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2703.5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8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河;张宇;别东洋;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志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性 新型 变形 模块化 软体 机器人 | ||
1.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弹性变形体(6)及两个连接件,两个连接件分别布置在弹性变形体(6)的相对两端,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壳体盖(1)、壳体(2)、球形磁体(3)、弹性固定体(5)、弹性连接件(7)和气管外接件(8);壳体(2)一端通过壳体盖(1)封闭,壳体(2)内腔布置有球形磁体(3),壳体(2)的另一端布置有与壳体(2)连接为一体的弹性固定体(5),壳体盖(1)、壳体(2)和弹性固定体(5)埋入弹性连接件(7)内腔,弹性固定体(5)与弹性连接件(7)固接,弹性体固定体(5)和弹性连接件(7)上设有连通壳体(2)内腔的通气管(8),壳体(2)上设有连通弹性连接件(7)内腔的透气孔(4);弹性变形体(6)与弹性连接件(7)固接,弹性变形体(6)内设有向弹性连接件(7)延伸的三个驱动内腔(9),三个驱动内腔(9)沿同一圆周均布设置,三个驱动内腔(9)上各设有一个外接气管(10);
三个驱动内腔(9)沿同一圆周呈120度均布设置,相邻机器人对接时,借助球形磁体(3)在壳体(2)中转动实现对中连接,相邻机器人断开时,对弹性连接件(7)充气膨胀,然后利用弹性体(6)打气弯曲实现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弹性固定体(5)由硅橡胶或超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弹性连接件(7)由硅橡胶或超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弹性变形体(6)由硅橡胶或超弹性硅橡胶复合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壳体(2)为圆柱形,弹性连接件(7)为长方体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弹性变形体(6)为圆柱形,弹性变形体(6)的两端分别与弹性连接件(7)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任意单个驱动内腔(9)通入气压时,弹性变形体(6)呈单向弯曲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或三个驱动内腔(9)通入气压,且各驱动内腔(9)的气压大小不同时,弹性变形体(6)呈扭转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三个驱动内腔(9)通入气压,且各驱动内腔的气压大小相同时,弹性变形体(6)呈伸长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高适应性的新型自变形模块化软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通气管(8)外接有气泵,该气泵的驱动气压为0-50KPa;外接气管(10)外接驱动气泵,驱动气泵的驱动气压为0-5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270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胞并联机构
- 下一篇:一种非对称双机械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