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反激型逆变器的变开关频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3678.2 | 申请日: | 201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5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葛乐;袁晓冬;崔莉;陈兵;范忠;史明明;朱卫平;罗珊珊;费骏韬;张宸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反激型 逆变器 开关 频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激型逆变器的变开关频率控制方法,定义开关S5的开关周期阈值为T1,开关S5的开通时间阀值Ton1;当开关S5的开关周期大于等于T1时,采用准谐振开关方式;当开关S5的开关周期小于T1时,判断开关S5的开通时间是否大于Ton1,如果是,则采用定频开关方式;如果不是,则采用变频开关方式。本发明充分考虑开关管特性,考虑开关损耗在电路中影响,以及开关死区对输出电流波形谐波影响,控制逻辑简洁,同时创新性推出变频控制模式,即采用变频实时计算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开关损耗与输出谐波,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反激型逆变器的变开关频率控制方法,属于光伏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反激型逆变器电路,包括直流母线电容Cap1、激磁电感为Lm、隔离变压器T,开关S5、解耦电容Cap2、为整流二极管D1、H桥(包含S1、S2、S3、S4四个开关)、电压与电流检测单元、CPU计算单元、驱动单元和MPPT计算单元。反激型逆变器通常采用准谐振开关控制方法,S5采用零电压开通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开关管的开通损耗。但是S5以及D1的开关频与逆变器输出电流瞬时值为反比关系,对于反激逆变器来说,一个电网基波周期必然存在电流大和小的时候。而S5以及D1的开关频率是受到开关特性限制的,在电流较小的时候无法实现准谐振控制模式,此时通用方法是采用定开关频率进行S5的开关控制。定开关频率同样会受到开关特性影响,S5在进行开关控制时,需要保证S5的最小开通时间,否则会增加S5的损耗,同时也会增加逆变器电流的失真度。根据开关管的开关特性以及反激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计算,在低功率条件下实时改变开关频,从而降低逆变器整体开关损耗,也能够降低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
专利号CN202150844U公开了一种准谐振检测电路,该方法通过检测电路,实时将S5两端的电压与设定阀值进行比较,再通过数字电路进行逻辑判断,从而实现了S5的准谐振控制。该方法在电压较低的情况存在检测错误的问题,这样会降低准谐振的效果,另外在电流较低的情况下,该方法无法实现准谐振控制,只能在低电流条件下采用定频控制,这样会增加逆变器开关损耗,同样也会增加逆变器低电流状态下的谐波。
专利号CN101841165公开了一种软开关方式,该方法采用数字计算S5关断的谐振周期,无需准谐振检测比较电路,这样会降低电路存在检测风险,但同样无法在低功率段进行准谐振控制,也需要在低功率进行定频控制,与专利号CN202150844U存在同样的问题。
文献《有源钳位反激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分析反激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在低功率状态下也进行了定频控制的描述,与上述专利存在同样的技术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反激型逆变器的变开关频率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反激型逆变器的变开关频率控制方法,定义开关S5的开关周期阈值为T1,开关S5的开通时间阀值Ton1;当开关S5的开关周期大于等于T1时,采用准谐振开关方式;当开关S5的开关周期小于T1时,判断开关S5的开通时间是否大于Ton1,如果是,则采用定频开关方式;如果不是,则采用变频开关方式。
初始时,计算开关S5的开通时间、关断时间和开关周期,当开关S5的开关周期大于等于T1时,采用准谐振开关方式;当开关S5的开关周期小于T1时,重新计算开关S5的开通时间、关断时间和开关周期;当重新计算的开关S5开通时间大于Ton1时,采用定频开关方式;当重新计算的开关S5开通时间小于等于Ton1时,采用变频开关方式,实时计算开关S5的开通时间、关断时间和开关周期。
初始时,计算开关S5的开通时间、关断时间和开关周期的公式为,
开关S5的开通时间ton_B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3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