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内窥镜鼻窦开放引流术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7088.7 | 申请日: | 2017-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8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江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小兰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A61B17/00;A61M25/02;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李洪宝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鼻窦 开放 引流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内窥镜鼻窦开放引流术辅助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罩体以及设置在罩体上的多个固定机构,壳体的外廓与人体鼻部周围的面部形状相适应,在壳体的下表面位于壳体边缘处设有吸附组合,位于壳体中部区域开有与鼻部相适应的缺口,罩体罩设在缺口上方,罩体包括弧形部以及与弧形部固连一体的承接部,在承接部上开有多个穿孔,在弧形部上表面设有多个支杆以及套设在支杆上且与支杆转动连接的套体,固定机构包括与套体铰接并延伸至穿孔上方的固定夹;固定夹可对内窥镜、引流管等手术器具进行辅助固定,并通过吸附组合将壳体吸附在面部上,具有结构简单、手术时间短、可操作性高的特点,适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鼻内窥镜鼻窦开放引流术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慢性鼻窦炎好发于成年人,同时也是耳鼻咽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变应原的暴露有关。当长期反复发作的鼻窦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炎性反应就会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主要为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或伴有头痛等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此病治疗比较困难,其主要特点在于病变常常复发,不易彻底治愈。
近年来我国慢性鼻窦炎患者和鼻息肉患者发病率逐年递增,临床上传统根治手术如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开放术等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病变组织清除不彻底,复发率高等不良效果。近年鼻外筛窦显微镜下手术在临床医学界收到广泛的关注,其不仅具有照明好,术野清晰,术中出血时可及时电凝止血、解剖关系明确等优点,同时还能保障筛板与纸样板的安全,避免颅内及筛内并发症的出现;但在显微手术治疗中,需要频繁改变患者头部位置和显微镜角,给手术带来了不便,且对术腔内的死角部位不能直观查看。进而发展了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引流术,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引流术是采用电视监视下的微创外科手术,通过不同角度的鼻内窥镜,可直观精准的找准病变部位,克服传统手术显示不清晰、频繁改变患者体位,病变清除不彻底和盲目扩大手术区域的缺点;经患者鼻腔内进入,无创无痛,避免传统开刀手术带来并发症和后遗症,且手术不损伤鼻粘膜组织;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窦口窦道复合体部位及其周围的病变组织,最大限度保留鼻窦正常粘膜及鼻腔的生理功能,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恢复其自身的生理功能。
但通常在进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引流术过程中,需要多位助手人员对内窥镜、引流管等手术器具进行辅助固定,既耗费了人员的精力,同时也会干扰手术操作以及延长手术时间等,增加了手术的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在人体鼻部位置设置固定机构的结构原理,可对内窥镜、引流管等手术器具进行辅助固定,并通过吸附组合吸附在面部上,具有结构简单、手术时间短、可操作性高的鼻内窥镜鼻窦开放引流术辅助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鼻内窥镜鼻窦开放引流术辅助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罩体以及设置在罩体上的多个固定机构,所述壳体的外廓与人体鼻部周围的面部形状相适应,在壳体的下表面位于壳体边缘处设有吸附组合,位于壳体中部区域开有与鼻部相适应的缺口,所述罩体罩设在缺口上方,罩体包括弧形部以及与弧形部固连一体的承接部,在承接部上开有多个穿孔,在弧形部上表面设有多个支杆以及套设在支杆上且与支杆转动连接的套体,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套体铰接并延伸至穿孔上方的固定夹。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组合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硅基底以及设置在硅基底表面上的碳纳米管阵列,所述碳纳米管包括竖直部分与弯曲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包括呈U形的本体、设置在本体的外弧面上的连接部、设置在本体上的调节旋钮以及相对设置在本体两个端部的夹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呈L形,夹持部的竖直部分呈弧形状,相对的两个夹持部构成圆形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罩体均由透明的可塑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小兰,未经江小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70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取胶用抓捕器及抓捕组件
- 下一篇:一种医用铰刀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