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7463.8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4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85 | 分类号: | F16K11/085;F16K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 流路 旋转式换向阀 导流通道 阀芯 阀体部件 阀芯部件 周向外缘 阀口部 阀腔孔 端口连通 阀芯旋转 换向过程 流通通道 瞬间高压 流体 内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换向阀,包括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两个第一阀口部,所述两个第一阀口部位于所述阀芯的周向外缘部,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两个第二阀口部,所述两个第二阀口部位于所述阀芯的周向外缘部;阀体部件,所述阀体部件包括阀腔孔,所述阀腔孔的内壁设有若干流路端口;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流路端口之间,及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流路端口之间,当所述阀芯旋转至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位置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分别通过所述导流通道与相应的所述流路端口连通,本发明公开的旋转式换向阀,能够确保在换向过程中,系统中的流体均有开启的流通通道,不会产生瞬间高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换向阀。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中一般采用换向阀来实现制冷与制热的转换功能。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型制冷设备也不断被应用于制冷行业中。其对换向阀的制冷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就要求换向阀产品的体积需要做大,所以多采用结构较大的旋转式换向阀进行系统的制冷/制热的功能切换。
图1为背景技术中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旋转式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的压缩机200、第一热交换器300、旋转式换向阀100、节流元件500、第二热交换器400。旋转式换向阀100采用柱状阀芯在阀体的内腔中旋转以切换流路,所以阀芯形成独立的两个流道,而为了确保两个流道相互独立而不发生流体介质的串通,背景技术的产品阀芯与阀体的配合间隙均设计的很小。在产品换向过程中,当阀芯旋转至第一切换位置与第二切换位置时之间的中间位置时,阀芯内部的两个流道错开阀体上的流路端口,即两个流道都不与流路端口连通,阀芯实体堵住流路端口,可能导致系统内的流体无法流通,从而使系统压力急速上升,导致系统内元器件的损坏。
所以改进旋转式换向阀的结构,避免流路系统在产品换向过程中瞬间堵塞产品,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换向阀,包括:
阀芯部件,所述阀芯部件包括阀芯,所述阀芯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两个第一阀口部,所述两个第一阀口部位于所述阀芯的周向外缘部,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两个第二阀口部,所述两个第二阀口部位于所述阀芯的周向外缘部;阀体部件,所述阀体部件包括阀腔孔,所述阀腔孔的内壁与所述阀芯的周向外缘部相匹配,以使所述阀芯能在所述阀腔孔内转动,所述阀腔孔的内壁设有若干流路端口,所述流路端口包括第一流路端口、第二流路端口、第三流路端口及第四流路端口;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具有与所述阀芯部件传动连接的驱动轴;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流路端口之间,及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流路端口之间,当所述阀芯位于第一切换位置时,所述两个第一阀口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相对,所述两个第二阀口部分别与所述第三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相对;当所述阀芯旋转至第二切换位置时,所述两个第一阀口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相对,所述两个第二阀口部分别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端口相对;当所述阀芯旋转至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分别通过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流路端口连通。
本发明给出的旋转式换向阀,通过结构改进设计,在所述阀芯旋转至所述第一切换位置与所述第二切换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道及所述第二流道分别通过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流路端口连通,所以确保了换向过程中系统流体均有开启流通通道,不会产生瞬间高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7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