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SM退频后话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8111.4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9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营;安久江;张颖恺;林竹轩;徐炜亮;张敏;任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06;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sm 退频后 话音 质量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GSM退频后话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首先根据预估区域内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以及各小区的相关属性,获得平均每小区干扰值和频率复用度的第一函数关系以及平均每小区干扰值和话音质量占比的第二函数关系,接着确定频率复用度与话音质量占比的第三函数关系,并基于第三函数关系根据不同退频方案对应的频率复用度,得到该退频方案下话音质量占比的评估结果。从而能够根据预估区域小区的实际情况预估退频对目标网络话音质量的实际影响,预估结果准确且省时省力,能够为退频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由于是事前预估,因此也不会影响网络安全以及网络性能,保证退频决策能够顺利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GSM退频后话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4G工程的不断建设,TD-LTE网络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全国已建成TD-LTE基站超过百万,发展4G用户接近2亿,4G网络逐渐完善,用户感知不断提升,预计未来2G、3G用户将加速向4G迁移,也即2G、3G业务需要进行退频,将2G、3G的频率资源分配到4G或5G业务中。
虽然退频之后更多的频率资源可以被4G业务或5G业务利用起来,但同时也会对退频的GSM网络的话音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方法,能够准确预估特定区域的GSM网络在退出一定带宽频率资源后语音质量的变化情况,为退频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现在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划定和目标网络场景类似的特定区域进行退频试点验证,以确定退频对网络性能的影响。由于是事后控制,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实际退频试点对试点区域网络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未可知,导致试点区域网络性能不可控,由于试点区域往往是在服网络,试点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用户投诉,降低用户感知;再者,由于不同区域网络之间的差异性,加上诸多不可控因素等,仍难以准确评估退频对目标网络的实际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GSM退频后话音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关的方法能够准确预估特定区域的GSM网络在退频后语音质量的变化情况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GSM退频后话音质量评估方法,包括:
根据预估区域内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包含的各小区信号强度,确定各退频方案对应的最优分频方案,并获取各退频方案对应的平均每小区干扰值;其中,所述最优分频方案为在各个退频方案下能够使得区域内所有小区的总干扰值最小的分频方案;
根据预估区域内各小区的平均配置载频TRX以及各退频方案下区域内的频点数,获取各退频方案对应的频率复用度;
根据各退频方案对应的平均每小区干扰值和频率复用度,确定平均每小区干扰值和频率复用度的第一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中包含的各小区信号强度以及话音质量,获取预估区域内各小区集合对应的平均每小区干扰值以及该小区集合对应预设级别的话音质量占比;
确定平均每小区干扰值与话音质量占比的第二函数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关系以及第二函数关系,确定话音质量占比与频率复用度的第三函数关系;基于所述第三函数关系,根据不同退频方案对应的频率复用度,获取该退频方案下话音质量占比的评估结果。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估区域内各小区的平均配置载频TRX以及各退频方案下区域内的频点数,获取各退频方案对应的频率复用度,包括:
将各退频方案下区域内的频点数与各小区的平均配置载频TRX相除,得到各退频方案对应的频率复用度。
可选地,所述根据预估区域内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包含的各小区信号强度,确定各退频方案对应的最优分频方案,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8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