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类零件安全防护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8348.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47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安;郭晓玲;王建昆;毛春丽;刘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3/04 | 分类号: | B25H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安全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类零件存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轴类零件安全防护架。
背景技术
重型轴类零件在大型重型机械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重型加工车间生产中,重型轴类零件的占比非常之多,重型轴类零件一般直径较大,重量较重,在车间加工后存放过程中,重型轴类零件一般都是横向存放在木枕上,但是由于轴类较多,且轴类零件一般长度较长,横向放置非常占用地方,而且横向放置的轴类零件受到碰撞容易产生损伤。
同时也有很多的生产车间对轴类的存放是采用许多轴类堆积在一起的存放方式,这样存放虽然节省了空间,但是许多轴类的横向放置,轴类不仅容易变形,且在挤压过程中容易互相挤压损失,此外在需要对轴类进行使用时,起吊非常麻烦,尤其是当需要使用处于下方的轴类零件时,需将上方所有的轴类零件吊开之后才可以使用,操作非常麻烦。
现在也有一些机械加工厂对轴类的存放是采用竖向的放置,但大都是采用在底面上挖出的深坑进行存放,这样会对场地造成损坏,同时由于深坑的存在,容易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非常不安全,无法大量通用,目前没有安全专门的重型轴类零件竖向的防护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类零件安全防护架,有效的解决了轴类零件放置占地面积大,使用不方便,轴类横向放置易变形,易产生挤压损伤的问题。
一种轴类零件安全防护架,包括底座,底座上端竖直放置有圆柱形筒体座,筒体座下部为内套筒和外套筒构成的内外两层结构,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内套筒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底座上开设有与通孔同心的盲孔,内套筒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在内套筒侧壁上圆周均布,每个第一通槽内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块,压块外侧一端为斜面,压块的内侧一端为圆弧面,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压块构成一个夹紧单元,夹紧单元在内套筒侧壁上下均布有多个;
所述的环形空腔内设有可圆周转动且可上下移动的压盘,压盘为圆环形结构,压盘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块,凸起块的内侧一端为与压块外侧一端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每个凸起块设置与其对应的两个相邻压块圆周方向的中间位置,压盘的圆周转动可通过凸起块上的斜面挤压压块向内移动,压块与内套筒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压块可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压盘的上下移动可使压盘的圆周转动挤压不同的夹紧单元;
所述的筒体座的上端设有坡口,坡口部位开设有与压块上下位置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安装有可内外摆动的挤压板,挤压板远离筒体座中心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挤压板的一端铰接在筒体座上端面,每个压块置于环形空腔内的部分开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二通槽,同一列的第二通槽内贯穿有L形支杆,L形支杆的竖杆下端滑动连接在底座上端面,L形支杆横杆端置于第一凹槽内,压块的向内侧移动会带动L形支杆向内侧移动,L形支杆的横杆端铰接在第二凹槽内,L形支杆的向内移动会推动挤压板下端向内侧摆动,挤压板的远离筒体座中心一侧与凹槽的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挤压板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外摆动复位。
本发明通过设置了轴类零件竖向放置的防护架,很好的实现了轴类存放时节约生产场地,并通过上下两点支撑抱紧很好的实现轴类零件的固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局部放大图I。
图5为本发明图1中局部放大图II。
图6为本发明筒体座立体示意图1。
图7为本发明筒体座立体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7可知,本发明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端竖直放置有圆柱形筒体座2,筒体座2下部为内套筒3和外套筒4构成的内外两层结构,内套筒3和外套筒4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5,内套筒3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6,底座1上开设有与通孔同心的盲孔7,内套筒3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槽8,第一通槽8在内套筒3侧壁上圆周均布,每个第一通槽8内设有可内外滑动的压块9,压块9外侧一端为斜面,压块9的内侧一端为圆弧面,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压块9构成一个夹紧单元,夹紧单元在内套筒3侧壁上下均布有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8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