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敏变色元件、热敏变色致动器和植物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49692.3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9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鲁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1 | 分类号: | G02F1/01;A01G1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敏 变色 元件 致动器 植物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敏变色元件、热敏变色致动器和植物保护装置,所述的热敏变色元件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基体、设于第二表面的热敏变色层和设于第二表面或第一表面光热吸收层,热敏变色层在升温至第一温度时变色,在降温至第二温度时恢复颜色,并且热敏变色层能够反复变色,因此能够循环使用,节省能源,所述的热敏变色致动器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基体和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热敏变色层和光热吸收层以及与第一基体层叠设置的第二基体,第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第一基体,光照在第一基体的第二表面上时,所述热敏变色致动器的周缘向背离光照的方向弯折,使热敏变色致动器形成防护空间,可作为植物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温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敏变色元件、热敏变色致动器和植物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热敏材料在温度变化后变色,但是无法再恢复颜色,因此传统的热敏材料为一次性材料,无法循环使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的热敏材料为一次性材料且无法循环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热敏变色元件、热敏变色致动器和植物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热敏变色元件,其包括:
第一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热敏变色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光热吸收层,设置于所述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所述的热敏变色层在升温至第一温度时发生变色,在降温至第二温度时恢复颜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热吸收层和热敏变色层均设置于第二表面时,所述热敏变色层和光热吸收层为拼接设置在第一基体的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敏变色层和所述光热吸收层交替拼接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热吸收层内部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多个第一气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敏变色层含有供电子化合物、受电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热吸收层由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黑、碳纳米管、氧化钨纳米颗粒、金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中的一种以上组合构成。
一种热敏变色致动器,采用上述的热敏变色元件制成,其包括:
第一基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光热吸收层;
热敏变色层,所述热敏变色层在升温至第一温度时变色,在降温至第二温度时恢复颜色;
所述热敏变色层和光热吸收层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所述的热敏变色致动器还包括:第二基体,与所述第一基体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基体的热膨胀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气泡,所述多个第二气泡形成气泡层,该气泡层沿着平行于所述第二基体表面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的湿膨胀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基体的湿膨胀系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内设置有毛细网络;所述第一基体至少部分表面暴露在外,所述第一基体暴露的部分表面设置有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与所述毛细网络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体远离所述热敏变色元件的表面设置有波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496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