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0006.4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5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凡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34142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州市定***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秧龄 电动 插秧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包括机架、电力系统、齿轮、中轴、执行系统、前进动力连接螺孔和秧槽支架振动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布置在机架上端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电力系统用于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通过键连接固定在中轴中间位置,所述中轴水平布置在机架上,所述中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中轴两侧设有执行系统,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插秧臂、弹簧秧夹、环状轨道和装秧槽,所述插秧臂一端固定在中轴上,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弹簧秧夹,所述环状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环状轨道分为粗段和细段,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全秧龄段插栽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
背景技术
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插秧机的工作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插”原理为:秧苗以整体状体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做横向移动,使取秧器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取秧器再按照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现在插秧机只能插特定时间段的秧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一种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能够栽插20厘米-60厘米的秧苗,包括:一段育秧、二段育秧和旱育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秧龄段电动插秧机,包括机架、电力系统、齿轮、中轴、执行系统、前进动力连接螺孔和秧槽支架振动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系统布置在机架上端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电力系统用于驱动齿轮传动,所述齿轮通过键连接固定在中轴中间位置,所述中轴水平布置在机架上,所述中轴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中轴两侧设有执行系统,所述执行系统包括插秧臂、弹簧秧夹、环状轨道和装秧槽,所述插秧臂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中轴上,另一端通过焊接连接弹簧秧夹,所述弹簧秧夹孔内套着环状轨道,所述环状轨道圆心穿过中轴并和插秧臂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环状轨道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环状轨道分为粗段和细段,所述环状轨道粗段一端设在装秧槽出秧口下方,另一端设在距地表垂直距离为7厘米-10厘米处,所述装秧槽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上端两侧设有前进动力连接螺孔且数目为4个,所述电力系统包括蓄电池、开关和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布置在机架上端中间位置,所述开关左端通过电线与直流电机串联,所述开关右端通过电线与蓄电池串联。采用这种电力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节省了生产成本。
所述弹簧秧夹为“U”型弹簧秧夹。采用“U”型弹簧秧夹使得在夹取秧苗时更加牢固可靠,“U”型孔内径可以很好的与环状轨道配合使用,另外“U”型弹簧秧夹在日常生活中很普及,在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也节约了费用开支。
所述“U”型弹簧秧夹的“U”型孔内径设为6毫米。使得“U”型弹簧秧夹的“U”型孔在运行到环状轨道细段时,运行更加流畅,不会出现卡顿现象,同时也消除了因内径过大,在运行中产生的振动现象。
所述环状轨道粗段为外径为20毫米的圆钢筋,所述环状轨道细段为外径6毫米的圆钢筋。当中轴运转时,“U”型弹簧秧夹运行到环状轨道的粗段的上端点处,“U”型弹簧秧夹的夹部已经进入装秧槽的下端内,并夹着秧苗,因为此段环状轨道是细段而使“U”型弹簧秧夹复位收紧,通过出秧口向下运行,“U”型弹簧秧夹夹着秧苗运行到环状轨道上的粗段下端点时,此点段是粗段,从而环状轨道使得“U”型弹簧秧夹张开,再加上泥土阻力,促使秧苗停留在此处泥土中,实现了取秧插秧。
所述装秧槽与环状轨道之间设有倾斜角度。使得装秧槽内的秧苗往靠近出秧口的一端倾斜,使得弹簧秧夹更容易夹取秧苗,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装秧槽的两端设有秧槽支架振动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上。设有秧槽支架振动簧可以通过其抖动,更高效的将装秧槽内的秧苗往靠近出秧口移动,在简化了设备结构的同时增加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凡,未经张家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0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便捷的实用型插秧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施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