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机构以及阀机构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0225.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幸政;落合健次;花神大树;野口大辅;松冈宏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1/36 | 分类号: | F16K1/36;F16K1/32;F16K31/122;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黄明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机构以及阀机构的制造方法。该阀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阀座,其具有成为液体的流道的孔;阀体,其通过与所述阀座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流道进行开闭;开口部件,其具有被固定于所述阀座以及所述阀体的一方上的第一面、与所述阀座以及所述阀体的另一方分离或抵接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交叉的第三面、和贯穿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开口;固定部件,其对所述一方和所述第一面进行固定;倾斜部,其在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上使所述一方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间隔加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适用于向记录介质喷射油墨从而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的阀机构、以及该阀机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以液滴的形式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在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存在如下的装置,即,从油墨罐等的液体贮留单元经由软管等的供给管而向记录头供给油墨,并使从液体贮留单元被供给的油墨从记录头的喷嘴开口以液滴的形式而被喷射。此外,还提出有如下的装置,即,在油墨的流道的中途处设置有作为压力调节阀的阀单元(阀机构),以使从液体贮留单元被供给的油墨以预定的压力向记录头实施供给(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单元具有被设置在油墨的流道上的阀座和阀体。阀座具有支承部件和被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抵接部件层叠的结构。阀体与阀座的被实施了防水处理的部分(抵接部件)分离或抵接,从而对油墨的流道进行开闭。
由于抵接部件与支承部件以分体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在不给支承部件带来不良影响的条件下,对抵接部件实施充分的防水处理。其结果为,由于油墨不易堆积在阀座的阀体与之分离或抵接的部分(抵接部件)处,因此能够长期地抑制因堆积的油墨而使油墨的流道无法正常地开闭的这一不良情况。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单元中,例如有可能存在如下情况,即,由于变形或位置偏移等而未适当地形成支承部件和抵接部件层叠的结构,从而支承部件和抵接部件层叠的部分与阀体发生干涉,由此使阀体无法正常地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22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阀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阀座,其具有成为液体的流道的孔;阀体,其通过与所述阀座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流道进行开闭;开口部件,其具有被固定于所述阀座以及所述阀体的一方上的第一面、与所述阀座以及所述阀体的另一方分离或抵接的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交叉的第三面、和贯穿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开口;固定部件,其对所述一方和所述第一面进行固定;倾斜部,其在从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上使所述一方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间隔加长。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阀机构具备:阀座;阀体,其通过与阀座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对液体的流道进行开闭;开口部件,其具有被固定于阀座以及阀体的一方(以下,仅称为“一方”)上的第一面、与阀座以及阀体的另一方(以下,仅称为“另一方”)分离或抵接的第二面、第三面、和其中贯穿有阀体的开口,并且一方和开口部件通过固定部件而被固定。即,本应用例所涉及的阀机构具有一方、固定部件和开口部件层叠的结构,通过阀体在一方、固定部件和开口部件层叠的部分上进行相对移动,从而对液体的流道进行开闭。
而且,在一方、固定部件和开口部件层叠的部分上,设置有在从开口朝向第三面的方向上使一方与开口部件之间的间隔加长的倾斜部。当固定部件被配置于倾斜部上时,在使一方与开口部件之间的间隔变窄的情况下,将从倾斜部相对于固定部件而作用有从开口朝向第三面的方向的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0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