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分布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1331.2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5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余欣;易琳;杨翠茹;杨贤;吕鸿;王锐;孙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附件 界面 压力 分布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分布测试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附件界面压力测试方法均难以真实模拟电缆本体与电缆附件之间的安装方式,难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电缆附件界面的压力值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将圆管沿轴向等份切割加工为至少三个芯棒组件,并在组合拼装为一体的芯棒组件的两端嵌入固定封帽,构成组合式芯棒;在组合式芯棒的外表面均匀贴覆感压纸,将外表面安装有电缆附件的扩径管套入组合式芯棒后固定电缆附件并沿轴向抽出扩径管,使得电缆附件自然收缩安装于组合式芯棒的外表面;将电缆附件静置预置时间后,拆除固定封帽,取出感压纸;根据感压纸的显色结果获取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分布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附件压力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分布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高压电缆输电领域,高压电缆附件安装后与电缆本体构成界面,其绝缘强度与界面压力有直接关系。正确设计电缆附件和电缆本体界面压力是电缆附件设计的重要内容,界面压力太小时界面的电气强度达不到要求,界面压力过大时会造成电缆附件安装困难,此外还会在电缆负荷循环后造成“竹节”现象,即造成电缆变形而影响电缆绝缘性能。因此,有必要提出准确的界面压力测量方式,以判断电缆附件与电缆本体之间的配合是否能满足运行要求。
电缆和电缆附件均为轴对称结构,有较大面积的圆柱形的光滑界面,且电缆附件安装后,与电缆本体的界面压力完全靠橡胶材料自身的抗张强度或弹性模量等性能来保障。因此用于测量电缆附件界面的压力传感器的尺寸、安装位置等都会对界面压力测试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附件界面压力测试技术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具体为:通过一具有膨大结构的扩头单元模拟电缆与电缆附件产品进行过盈插装,并在扩头单元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来测试电缆附件界面的压力。但该直接测量法中所用的扩头单元只能适用于某一具体尺寸的电缆附件,且需要较为庞大复杂的机构实现安装和拆卸过程,即一套完整的装置只能适应某一型号的电缆附件,适用性与实用性较差。此外,扩头单元为一段超过电缆外径的膨大结构部件而并非为与对应型号的电缆线芯等径的圆柱结构。此外,该方法中的测试仪器为竖直结构,测试时扩头单元与电缆附件之间的安装方式与实际平行敷设情况不一致,未考虑电缆附件本身自重会造成界面圆周上下方向的压力差异,难以获得准确客观的测量结果。
间接测量法具体为:以与电缆外径相同的铝质薄壁管作为载体,通过电测量法测试铝管内部应变,再结合有限元分析获得外壁界面压力值。该间接测量方法需要获得电缆附件和铝管的结构及材料参数,并进行较为复杂的仿真计算,且缺少实际与电缆附件接触的外壁界面压力值测量结果作为验证,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且适应性不高,不宜作为普遍使用的压力测试方法。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附件界面压力测试方法均难以真实模拟电缆本体与电缆附件之间的安装方式,且测试方法均较为复杂及适用性较差,难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电缆附件界面的压力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分布测试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附件界面压力测试方法均难以真实模拟电缆本体与电缆附件之间的安装方式,且测试方法均较为复杂及适用性较差,难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电缆附件界面的压力值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附件的界面压力分布测试方法,包括:
将圆管沿轴向等份切割加工为至少三个芯棒组件,并在组合拼装为一体的芯棒组件的两端嵌入固定封帽,构成组合式芯棒;
在所述组合式芯棒的外表面均匀贴覆感压纸,将外表面安装有电缆附件的扩径管套入所述组合式芯棒后固定所述电缆附件并沿轴向抽出所述扩径管,使得所述电缆附件自然收缩安装于所述组合式芯棒的外表面,所述扩径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组合式芯棒的外径;
将所述电缆附件静置安装于所述组合式芯棒的外表面预置时间后,拆除所述固定封帽,取出拆分后的芯棒组件和感压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1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