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泌体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3361.7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3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兵;田海梅;李艳芬;李茉;郑翠玲;刘静;刘毅;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02;G01N33/68;A61K45/00;A61K48/00;A61K31/7105;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莹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泌体 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评估 中的 用途 | ||
本文提供外泌体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用途。具体而言,本文提供外泌体用于诊断和/或治疗肺癌和/或评估肺癌预后的用途。本文还提供一种组合物和/或试剂盒,其包括外泌体分析剂和/或调节剂。本发明对于研究肺癌侵袭、转移及调控的关键分子机制,提高肺癌治疗效果和评估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外泌体调节剂包括抑制剂在肿瘤如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外泌体(Exosomes)是Trams等在1980年最先发现的直径为40~130nm的纳米级囊泡结构,其中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在细胞间物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1,12]。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释放更多的外泌体,并且其中所包含的一系列蛋白质和核酸组分在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侵袭和定向转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3,14]。此外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产生的高水平外泌体与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相关性[14]。
肺癌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呈明显增高趋势,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1,2]。目前NSCLC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但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肺癌的手段,仅不足一半的患者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30-60%。化疗虽然能改善NSCLC病人的生存率,然而5年存活率仅为15%;总的来说,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中期患者和接受放化疗的晚期患者,临床预后不尽如人意[3,4]。临床数据表明NSCLC的侵袭和转移是影响患者疗效和生存的关键因素,但由于NSCLC的转移调控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肺癌侵袭转移相关预测标志和可能的靶向抑制手段。
局部浸润和远端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这也是肺癌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5]。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释放更多的活性因子来调节肿瘤微环境[6],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7],并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同时微环境中调节因子可影响远端转移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8,9]。实体肿瘤的微环境包括不同细胞因子和各种细胞外基质等,发挥的功能不尽相同,且不同的实体肿瘤中其组成成分存在差异[10]。近年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主要通过不同大小的囊泡向外主动分泌多种调节因子,并以囊泡形式广泛存在于肿瘤局部微环境和体液中,与肿瘤的微环境建立密切相关[9]。
参考文献
1.Chen W,Zheng R,Baade PD,et al.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CACancer J Clin.2016;66(2):115-32
2.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et al.Cancer statistics,2015.CA CancerJ Clin.2015;65(1):5-29
3.Torre LA,Siegel RL,Jemal A.Lung Cancer Statistics.Adv Exp MedBiol.2016;893:1-19
4.Johnson DH,Schiller JH,Bunn PA Jr.Recent clinical advances in lungcancer management.J Clin Oncol.2014;32(10):973-8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33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