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影像辨识追踪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5102.8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0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郑智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影像 辨识 追踪 方法 | ||
1.一种影像辨识追踪方法,用于辨识及追踪影像中的第一物体,其特征在于,该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包括:
步骤S1:撷取连续的多个初始影像,并根据该多个初始影像分析得出对应的前景影像,该多个初始影像中包括连续的第一初始影像及第二初始影像;该第一初始影像对应的前景影像为第一前景影像;
步骤S2:对该第一前景影像进行斑点侦测,以确定该第一前景影像内的运动斑点集合及对应于该运动斑点集合的第一矩形边界集合,该第一矩形边界集合内的每一个矩形边界为能够覆盖该运动斑点集合中对应的运动斑点的最小矩形边界;
步骤S3:根据预设的影像面积及非零像素密度要求,过滤该运动斑点集合,以去除光影区域及非第一物体的区域,过滤后的该运动斑点集合定义为感兴趣斑点集合,该感兴趣斑点集合及对应于该感兴趣斑点集合的该第一矩形边界集合处于该第一初始影像的区域为第一过滤区域;
步骤S4:追踪该第一过滤区域的该感兴趣斑点集合以作为该第二初始影像第二追踪输入区域的判断依据,以防止该感兴趣斑点集合被错误地在该第二初始影像辨识追踪的过程中时去除;以及
步骤S5:辨识该第一过滤区域,判断是否具有该第一物体;
其中,于该步骤S4中,追踪该感兴趣斑点集合包括:
步骤S41:计算第一预计区域,该第一初始影像的第一追踪输入区域依据追踪算法计算而得出该第一预计区域,以预计该感兴趣斑点集合处于第二初始影像中的区域,该第一追踪输入区域由该第一初始影像的上一张初始影像提供;以及
步骤S42:计算重叠比例,该重叠比例为第一重叠区域与该第一过滤区域之间的比值,该第一重叠区域为该第一预计区域与该第一过滤区域之间的重叠区域,若该重叠比例大于第一阈值,则将该第一过滤区域作为该第二初始影像的该第二追踪输入区域;若否,则将该第一预计区域作为该第二初始影像的该第二追踪输入区域,其中,该第二追踪输入区域用于该第二初始影像下追踪该感兴趣斑点集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S41中,该追踪算法为KCF算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阈值的范围为0.6至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设的影像面积及非零像素密度要求均依据影像撷取装置的安装位置及解析度而得出,该影像撷取装置用于撷取该第一初始影像及该第二初始影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S1中,该多个初始影像通过背景建模及去除或者通过连续初始影像消减的方式得到前景影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物体为人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步骤S2,在对该第一前景影像进行斑点侦测后,判断是否该第一前景影像内存在该运动斑点集合,若有,则进入该步骤S3;若无,则直接对该第一初始影像进行全面辨识,以辨识是否含有该第一物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前景影像以二进制存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S41中,若该第一初始影像为该多个初始影像中的第一张初始影像,则定义该第一过滤区域为该第一追踪输入区域或者定义该第一初始影像的其他初始区域为该第一追踪输入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辨识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S4后,该第二初始影像经过与该第一初始影像相同的辨识、追踪步骤,产生第二追踪输入区域,以作为第三初始影像的追踪输入区域,其中,该第三初始影像为该第二初始影像的下一张影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51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