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人潜水器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5803.1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0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载人 潜水 机械手 紧急 抛弃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潜水器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包括隔开设置的安装底板及机架,所述机架与机械手相连;所述机架的靠近周边处与安装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机架之间为可脱卸连接,支撑柱与安装底板之间固连;机架的中心位置与安装底板之间安装有吊环、单耳基座及支撑轴,所述吊环与机架固连,单耳基座与安装底板固连,吊环与单耳基座的接触端错开设置,支撑轴插置于吊环与单耳基座的端部插孔中,所述支撑轴与固连于安装底板上的油缸相连;油缸驱动所述支撑轴从所述端部插孔中脱离后,所述安装底板与机架脱离。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工作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潜水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载人潜水器的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
背景技术
载人潜水器是当前海洋探索研究最主要的工具之一,而机械手是载人潜水器最重要的作业工具,在水下,潜航员操作机械手完成设备布放,获取结核样品、深海生物、水样等作业任务,但当潜航员在海底操纵机械手进行作业时,一旦发生机械手插入海底淤泥或被异物缠绕、导致潜水器难以摆脱的情况,潜航员将被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为解决上面所述问题,需设计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现有的,如蛟龙号,其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采用液压缸推动剪切刀切断机械手连接螺栓的原理,但通常考虑到潜水器出入水面的波浪拍击力以及机械手抓重,连接螺栓数量一般取4个,且直径较大,因此液压缸推动剪切刀切断连接螺栓的方式,其油缸缸径较大,动作可靠性也受到连接螺栓材质及安装水平的影响,且存在剪切刀这种零件,由于剪切刀需优先满足切割螺栓的需求,所以其材质的选取无法兼顾到在海水中防腐的要求,因此实际使用中需要经常更换剪切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其油缸直径小、动作可靠性高、且没有不耐海水腐蚀的零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载人潜水器机械手紧急抛弃装置,包括隔开设置的安装底板及机架,所述机架与机械手相连;所述机架的靠近周边处与安装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机架之间为可脱卸连接,支撑柱与安装底板之间固连;机架的中心位置与安装底板之间安装有吊环、单耳基座及支撑轴,单耳基座与安装底板固连,吊环与单耳基座的接触端错开设置,支撑轴插置于吊环与单耳基座的端部插孔中,所述支撑轴与固连于安装底板上的油缸相连;油缸驱动所述支撑轴从所述端部插孔中脱离后,所述安装底板与机架脱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
所述机架的四个角处,靠近安装底板的一侧具有第一半球凹面,所述支撑柱与安装底板固连的一端具有法兰,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半球凹面匹配的第一半球凸头。
所述机架的中间位置处具有第二半球凹面,所述第二半球面的中心具有贯通所述机架的通孔;所述吊环与机架之间通过球头拉杆连接,所述球头拉杆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二半球面匹配的第二半球凸头,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吊环端部螺旋连接的螺纹;所述球头拉杆穿过所述机架的通孔后与所述吊环连接。
所述球头拉杆与所述吊环螺旋安装后,还通过并紧螺母并紧。
所述油缸的缸体与安装底板固连,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活塞杆连接耳、销轴与支撑轴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与传统的结构相比,没有剪切刀和剪切刀运动需要的导轨等零件;本发明的工作可靠性高:整套装置不受安装水平、零件材质影响,只需油缸活塞杆缩回,即可完成机械手抛弃;本发明的可维护性好:没有零件因为功能需求而无法采用耐海水材质,因此没有零件需经常更换,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58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享单车用自动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 下一篇:仿生全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