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茶机械化闷黄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57588.9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范方媛;龚淑英;杨晓蕾;钱虹;徐鹏程;张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A23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化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摊凉回潮→揉捻,还包括初干→二次摊凉回潮→复烘足干,其特征在于:在揉捻和初干之间依次设置初烘→闷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烘为:叶温控制在50±2℃,烘干至制叶含水率为30~40%;
所述闷黄为:发酵机闷黄,将初烘所得的制叶均匀摊放,堆厚2~4cm,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3~54℃,环境相对湿度61~83%,每10~2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闷黄:闷黄过程中控制制叶叶温45℃±2℃,环境相对湿度75%±3%,每10min通风换气一次,时间4~8h。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鲜叶采摘为:鲜叶的采摘标准包含以下至少一种类型: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对夹叶,采摘时间跨度为每年3月中旬至5月。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摊放为:鲜叶均匀摊放,厚度为2.5~3.5cm,摊放直至鲜叶的失水率约为10~1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杀青为:滚筒杀青方式,杀青叶温达100℃±10℃,杀青直至制叶含水率为55%±3%。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摊凉回潮为:竹匾薄摊方式,厚度1~2cm,自然冷却或利用风扇进行冷却至室温,随后将制叶归堆回潮,时间为2±0.2h。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揉捻为:揉捻机揉捻,揉捻机转速50~60转/min,直至制叶成条率≥80%。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干为:采用旋转式烘焙提香机,设定温度90~100℃,摊叶厚1cm,烘焙直至含水量10~15%。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黄茶机械化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次摊凉回潮为:竹匾薄摊,自然冷却至室温,随后归堆回潮,叶堆厚10cm,时间30~60min;
所述复烘足干为:采用旋转式烘焙提香机,设定温度80~90℃,摊叶厚1~2cm,烘焙直至含水量<6%,得到黄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75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茯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叶的杀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