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8513.2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0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杨旭东;常开洪;刘劲志;潘年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岚林阳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平台 智能 植物 生长 环境 调节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与方法,涉及农业领域。利用服务器依据遗传神经网络训练模型、植物种类、预植物生长周期、多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以及每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对应的植物光合速率,初步选取出多组较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再依据目标值寻优算法模型选取出最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计算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与最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的调控差值,最后发送调控信号至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接收到调控信号后运行,以使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更新为最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使得调节后的植物生长环境的与植物本身需求的最佳生长环境的匹配度高,调节后的植物生长环境为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光合速率的好坏取决于当前植物所处生长周期、植物生长环境的优劣,例如,环境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含量等等,其中,环境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环境温度三个参数对植物的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植物生长环境与植物的种类及生长周期越匹配,则植物的生长情况越好,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对蔬菜瓜果的大棚种植越来越科学化,以促进植物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
现有技术中,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调节常常为,利用环境参数采集模块采集模块采集环境数据,当环境数据大于预设的阈值时,即控制执行机构运行,以控制环境数据低于预设定阈值。这样进行调节后的植物生长环境的与植物本身需求的最佳生长环境的匹配度不高,可靠性差,调节后的植物生长环境并不是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与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所述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包括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服务器、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所述服务器分别与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植物所处环境的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并将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发送的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并依据遗传神经网络训练模型、预设定的植物种类、预设定的植物生长周期、预存储的多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以及每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对应的植物光合速率,从所述多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选取符合预设定的植物种类、预设定的植物生长周期的多组较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其次依据目标值寻优算法模型、预设定的植物种类、预设定的植物生长周期、预存储的多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以及每组第一生长环境参数训练样本对应的植物光合速率,从所述选取出的多组较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中选取符合预设定的植物种类、预设定的植物生长周期的最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再计算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与最佳第一生长环境参数的调控差值,并依据所述调控差值生成调控信号,最后发送所述调控信号至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
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调控信号,并依据所述调控信号执行环境参数调节的操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方法,应用于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所述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系统包括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服务器、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所述服务器分别与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所述第一环境参数调节机构通信连接,所述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智能植物生长环境调节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采集植物所处环境的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并将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接收第一环境参数采集模块发送的当前第一生长环境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岚林阳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省岚林阳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8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