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8547.1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8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缪建国;唐松;申运锋;何光武;何光文;张春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20 | 分类号: | B23Q17/20;B23Q17/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 壳体 在位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两个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反向安装在刀柄上,进而安装在机床主轴上,分两次扫描检测壳体内外侧,并根据机床x轴的位移量计算出壳体壁厚值的方法。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超声波测厚仪,使得圆形壳体的壁厚检测实现机械自动化,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度和超高的检测效率,有效减少检测盲区;壁厚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可直接进行补偿加工,有效提高壳体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壁厚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圆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天、机械等制造领域,圆形壳体的加工制造较为广泛,涉及铸造、钣金和精加工等工艺流程。为使壳体具有较强的刚度、较轻的重量及良好的可加工性,需要检测壳体的壁厚值,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
目前壳体壁厚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超声波测厚仪逐点检测法,是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检测过程中需要不断蘸涂耦合剂,检测效率极低,人员劳动强度较大;由于人工检测点数较为有限,难以完全覆盖壳体表面,容易存在检测盲区。
(2)超声波探头在位检测法。测量原理与方法(1)相同,主要区别是使用机械装置代替检测人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3)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壁厚离线检测法。把壳体安装在专用测量装置上,使用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同时测量壳体内外,并使用伺服控制技术使两个传感器完成对壳体表面的全扫描,进而实现对壳体壁厚的检测。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不足之处是必须对壳体进行二次装夹,在修正时带入装夹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方法,解决目前圆形壳体检测效率低下、需要二次装夹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基于检测装置实现,检测装置由测量刀柄和测控系统组成,测量刀柄前端设置有两个反向安装的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其中内侧传感器用于检测内侧传感器与圆形壳体内侧的距离,外侧传感器用于检测外侧传感器与圆形壳体外侧的距离;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测量初始状态:控制回转台复位,并控制机床主轴在壳体内侧沿z轴运动,建立以壳体0度端面为原点、母线方向纵坐标、周向角度为横坐标的产品坐标系;
步骤2,机床主轴运动到待测截面并保持稳定后,转台旋转一周;内侧传感器完成壳体内侧待测截面的扫描测量;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壳体内侧所有待测截面的扫描;
步骤3,机床主轴运动到与内侧待测截面对应的外侧待测截面,转台旋转一周;外侧传感器完成壳体外侧待测截面的扫描测量;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壳体外侧所有待测截面的扫描;壳体内、外侧两组测量数据中,角度值、z轴坐标值相同的2个测量值对应于同一测量点,计算该测量点的壁厚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
(1)相对于现有的超声波测厚仪,本发明的检测方法使圆形壳体的壁厚检测实现机械自动化,具有更高的检测准确度和超高的检测效率,且可以有效减少检测盲区;(2)相对于激光壁厚测量装置离线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可省去壳体拆卸、转运、吊装等流程;(3)壁厚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可直接进行补偿加工,有效提高壳体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圆锥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原理图。
图2为圆柱形壳体壁厚在位检测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传感器标定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壁厚测量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585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铣床主轴数显测速机构
- 下一篇:一种微结构切割机床的CCD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