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不溶高分子树脂洗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2015.5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7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显春;李永峰;吕玉山;周光华;杨羽茂;杜维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22 | 分类号: | C08B3/22;C08B5/04;C08B5/14;C08B7/00;C08B9/00;C08B11/20;C08B13/00;C08B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刘扬 |
地址: | 646003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不溶 高分子 树脂 洗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生产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不溶高分子树脂洗涤方法。
背景技术
在树脂生产领域,经过高分子反应后的物料里含有大量的碱和盐,因此在对树脂产品洗涤时,需要过量的酸将其中的碱中和为易溶的盐,更利于除去其中的金属离子。但是,由于树脂产品又必须在微碱性环境中储存,且在酸性环境中长期储存会出现酸化变质。因此酸洗后又需加碱中和。传统工艺中是加氢氧化钠进行中和,从而又一次带入大量的金属离子,使产品的灰分提高,为了使灰分指标合格又不得不用大量的清水多次漂洗。因此,传统的洗涤方法效率较低,且洗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了漂洗次数,节省生产成本,且在洗涤过程中不会带入多余的灰分的水不溶高分子树脂洗涤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不溶高分子树脂洗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第一次洗涤:将造粒离心脱水后的物料投入一次洗涤釜中,加入水以及酸,密闭带搅拌升温并酸洗涤一段时间,然后出料离心脱水;
b、第二次洗涤:将第一次洗涤离心脱后的物料投入二次洗涤釜中,加入水以及酸,密闭带搅拌升温并酸洗涤一段时间,然后出料离心脱水;
c、第三次洗涤:第二次洗涤离心脱后的物料投入三次洗涤釜中,加入水,用非金属碱或非金属弱酸盐将PH值调整至10以上,密闭带搅拌升温并进行第三次漂洗一段时间,然后出料离心脱水;
d、第四次洗涤:第三次洗涤离心脱后的物料投入四次洗涤釜中,加入水,密闭带搅拌升温并漂洗一段时间,然后出料离心脱水;
e、重复上述步骤e,直至产品的灰分指标合格;
f、将洗涤合格的物料进行下一步的烘干、粉碎、混同、包装得到最终成品。
进一步的是,所述物料为待洗涤的天然纤维素衍生物树脂。
进一步的是,步骤a中,造粒离心脱水后物料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树脂产品:30%-40%;水40%-70%;氯化钠5%-15%;氢氧化钠5%-15%。
进一步的是,步骤a中,所述酸为硝酸、盐酸、醋酸、硫酸中的一种,其中,以氢离子计,酸的添加量为每千克树脂产品添加氢离子1-6mol。
进一步的是,步骤a中,水的添加量为树脂产品重量的8-17倍,温度范围为70-130℃,洗涤时间0.5-3小时。
进一步的是,步骤b中,所述酸为硝酸、盐酸、醋酸、硫酸中的一种,其中,以氢离子计,酸的加量为每千克树脂产品添加氢离子0-3mol。
进一步的是,步骤b中,水的添加量为树脂产品重量的8-17倍,温度范围为70-130℃,洗涤时间0.5-3小时。
进一步的是,步骤c中,水的添加量为树脂产品重量的8-17倍,温度范围为70-130℃,洗涤时间0.25-2小时。
进一步的是,步骤d中,水的添加量为树脂产品重量的8-17倍,温度范围为70-130℃,洗涤时间0.25-2小时。
进一步的是,步骤e中,重复步骤e的次数为0-3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洗涤工艺的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工艺中洗涤次数多、灰分提高等等技术问题。由于创造性的采用了非金属碱或非金属弱酸盐来代替传统工艺中的氢氧化钠来中和多余的酸,从而很好的满足了产品各项指标,并最终实现了减少漂洗次数、节省生产成本、较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目的。本方法最后得到的高分子树脂灰分能达到0.1%以下、物料储存稳定性好,烘干后的物料常温密封储存3年不变质。尤其适用于生产高品质水不溶高分子树脂的洗涤工艺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0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