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2093.5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1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项军炎;徐斌;李广;周小波;项南方;王权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隆达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4 | 分类号: | C22C38/44;C22C38/42;C22C38/02;C22C38/04;C21D8/10;G01M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1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323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不锈钢 无缝钢管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无缝钢管制备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腐蚀是困扰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难题之一,根据粗略的估计,腐蚀给我国石油工业造成的损失约占行业总产值的6%,而采取合适的防腐措施至少可以挽回30%-40%的损失。目前我国运输用的石油管道常见安装方式是埋在地下,也有一部分石油管道是放置在露天环境中,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石油管道的耐腐蚀性的要求,既要满足管道内壁的防腐蚀要求,又要满足耐大气腐蚀的要求。
而且现有不锈钢无缝钢管制备过程中尤其是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中大多缺少用于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性能试验或者检测的反馈机制。其中:
气密性检测对于不锈钢无缝钢管应用于高压容器产品的检测尤为重要,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气密性不好会引起泄漏,将直接影响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整体性能,导致在实际使用中出现机器失灵、运行异常、效率较低、寿命缩短的问题,因此,气密性检测在现代工业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
我国很多研究者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进行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开发和研究,但现有的气密性试验平台主要是针对每一个产品进行试验,试验台单一,操作不方便,稳定性较差,操作者一般都使用手动操作,气密性保压时间难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总出现问题,如工件的气密性检测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完成,在气密性检测过程中,当压缩气体迅速移动至密闭的被样品腔后,系统气体压力下降以及系统管路连接处存在气体微泄漏,都会造成检测系统压力值不足,需要对系统及时补压,现有的需要操作人员通过压力表观测系统压力值,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检测精度不高。如申请号201320279698.6的专利公开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工作台和设置在检测工作台上方的汽缸,其还包括与检测装置相连的运算自动显示装置、与汽缸配合使用的活塞板以及作用在待检测汽车零件上的气压控制装置,活塞板上设置有压合待检测汽车零件上的各凹孔位置的压棒,气压控制装置包括气压罐和气管,但是其结构单一,精度不高,搬运不便、不利于检测工作的开展;又如申请号CN201320888905.8的专利公开一种不锈钢阀类多功能气密性试验平台,包括试验台主体,试验台主体上部固定有若干个夹具,夹具上方的试验台主体上固定有压力表及开关,夹具、压力表、开关分别与控制室相连;夹具包括风缸及夹头,夹头固定在风缸的前端,且夹头前端固定有密封垫,该结构虽然可以单独控制,可适用于不同的产品,但稳定性及实验的精度不易保证。本发明的气密性试验平台采用PLC控制组件和压力传感器为核心部件,利用PLC控制组件控制气路结构,实现不同精度要求的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的自动检测,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测效率、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酸性能好、综合耐腐蚀性能优良的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同时也引入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性能试验或者检测的反馈系统,比如增加气密性试验工序、破坏性试验工序以及水压试验工序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所述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N:0.25-0.27%,C:0.018-0.035%,P:0.035-0.055%,S:0.003-0.005%,Si:0.4-0.6%,Ni:7.0-7.6%,Cr:26.5-27.2%,Mo:3.5-3.7%,Mn:1.00~1.40%,Cu:0.10-0.12%,余量Fe;
所述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按以下操作工序进行制备:圆钢检验—热穿孔—酸洗—检验修磨—第一冷轧—去油—第一固溶处理—矫直—切管—酸洗—检验修磨—焊头—润滑—冷拔—去油—第二固溶处理—矫直—切管—酸洗—检验修磨—第二冷轧—去油—光亮热处理—矫直—成品管试验与检验—合格与否反馈—定尺—清洁—标识—包装;
其中:所述成品管试验与检验依次包括如下工序:气密性试验—破坏性试验—表面及尺寸检验—超声波检验—涡流检验—水压试验;
所述热穿孔工序,通过热穿孔设备将Φ75mm的圆钢穿成外径75mm,壁厚6.0mm的中间管;
所述第一冷轧工序,过冷轧设备将中间管冷轧至外径55mm,壁厚3.5mm的中间管;
所述第一固溶处理工序,处理温度为700-800℃,保温时间4-5.5分钟;
所述冷拔工序,过冷拔设备将中间管冷拔至外径40mm,壁厚2.5mm的中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隆达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隆达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0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EPS控制器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线束固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