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2304.5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7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淼;赛华松;台秀华;路金昌;张振超;亢磊;乔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13/66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刘雁君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列车 制动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轨道列车的电制动力施加值和空气制动力施加值,所述轨道列车包括多个牵引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包括多节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包括:
制动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各车厢内的制动控制单元,所述制动控制单元用于计算本车厢的车厢载荷、车厢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车厢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并用于计算本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以及计算轨道列车的列车载荷、列车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列车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所述制动控制单元还用于计算本车厢的电制动力施加值和本车厢的空气制动力施加值;
传递模块:包括:
制动指令传递单元:用于将列车制动指令传递至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
单元内信号传递单元:用于在各牵引单元内传递各车厢的车厢载荷、车厢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车厢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
单元间信号传递单元:用于在不同牵引单元间传递各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
当单元内信号传递单元出现故障时,牵引单元内各车厢进行单车级复合控制模式;当单元间信号传递单元出现故障时,各牵引单元内各车厢进行单元级复合控制模式。
2.一种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轨道列车的电制动力值和空气制动力值,所述轨道列车包括多个牵引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包括多个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计算本车厢的车厢载荷、车厢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车厢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并发送至本车厢所在牵引单元其他车厢的制动控制单元;
S2: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接收本车厢所在牵引单元其他车厢的车厢载荷、车厢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车厢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并计算本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
S3: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发送本车厢所在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至其他牵引单元,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接收其他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至其他牵引单元,并计算轨道列车的列车载荷、列车电制动最大可用值和列车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
S4: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接收列车制动指令,并计算本车厢的电制动设定百分比和空气制动设定百分比;
S5: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计算本车厢的电制动力施加值和空气制动力施加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各车厢所在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计算公式为:Mj=ΣMji;
各车厢所在牵引单元的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计算公式为:EDj=ΣEDji;
各车厢所在牵引单元的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计算公式为:EPj=ΣEPji;
其中,Mj为第j牵引单元的单元载荷,Mji为第j牵引单元第i车厢的车厢载荷,EDj为第j牵引单元的单元电制动最大可用值,EDji为第j牵引单元第i车厢的车厢电制动最大可用值,EPj为第j牵引单元的单元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EPji为第j牵引单元第i车厢的车厢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车厢的车厢空气制动最大可用值计算公式为:EPji=Fji-EDji;
其中,Fji为第j牵引单元第i车厢的车厢最大可用制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列车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车厢的车厢最大可用制动力计算公式为:Fji=Mji*a;
其中,a为各车厢制动控制单元计算得出的轨道列车最大减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3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