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2321.9 | 申请日: | 201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1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何健;孔亮;石要红;梁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37 | 代理人: | 江超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地质灾害 评价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海底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资料及样品实验数据;
基于所述地质资料及所述样品实验数据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仿真模型;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所述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生成稳定性安全系数;
基于所述稳定性安全系数评价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地质资料及样品实验数据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仿真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地质资料及所述样品实验数据生成模型约束条件信息;
基于所述模型约束条件信息生成所述仿真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所述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生成稳定性安全系数包括:
网格化所述仿真模型;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网格化后的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判断所述仿真模型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所述仿真模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以此时的强度折减系数为所述稳定性安全系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仿真模型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仿真模型的滑面上塑性区是否贯通;
当所述仿真模型的滑面上塑性区贯通时,判断所述仿真模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仿真模型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包括:
判断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网格化后的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是否能够收敛;
当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网格化后的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不能收敛时,判断所述仿真模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6.一种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资料及样品实验数据;
基于所述地质资料及所述样品实验数据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仿真模型;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所述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生成稳定性安全系数;
基于所述稳定性安全系数评价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报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地质资料及样品实验数据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仿真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地质资料及所述样品实验数据生成模型约束条件信息;
基于所述模型约束条件信息生成所述仿真模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所述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生成稳定性安全系数包括:
网格化所述仿真模型;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网格化后的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判断所述仿真模型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所述仿真模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以此时的强度折减系数为所述稳定性安全系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仿真模型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包括:
判断所述仿真模型的滑面上塑性区是否贯通;
当所述仿真模型的滑面上塑性区贯通时,判断所述仿真模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底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仿真模型是否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包括:
判断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网格化后的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是否能够收敛;
当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网格化后的所述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不能收敛时,判断所述仿真模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理工大学,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232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剪切滑移动网格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磁空间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