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界面强化反应器相界面积构效调控模型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6697.7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5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炳;田洪舟;周政;张锋;李磊;王丹亮;李夏冰;王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0/00 | 分类号: | B01J10/00;G06F30/20 |
代理公司: | 32230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界面强化 反应器 反应器结构 通用表达式 调控模型 能效 操作参数 调整结构 反应效率 界面特性 颗粒反应 理化特性 能耗物耗 气液体系 气液相 最大化 超细 传质 构建 建模 气液 数学 关联 填补 | ||
1.微界面强化反应器相界面积构效调控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微界面强化反应器气液相界面积通用表达式建立:
假设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内气泡为刚性球体,设定气泡最大和最小直径分别为dmax和dmin;当反应器稳态工作时,有:
式中,a为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即单位体积气液混合物中气泡的表面积;x、N、F(x)分别为气泡直径、稳态时反应器内气泡总数及气泡粒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VT为气液混合物总体积;
设反应器内初始液位高度和反应器直径分别为H0和D0,体系气含率为φG,计算VT和反应器横截面积S0:
将式(2)代入式(1),得:
依据φG的定义:
将式(2)代入式(5),得:
在稳态情况下,将慢反应体系中气泡单程上升时由于反应消耗的体积及数量忽略不计,则进出反应器体系的气体分布基本相等,且气泡逃逸概率f(x)为:
f(x)NF(x)=nII(x) (7)
上式中,nI和I(x)分别为单位时间进入反应器的气泡数量和粒径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当反应体系的通气量为QG,依据气体体积守恒原则,有:
将式(8)代入(7)并积分,得:
将式(9)代入式(6)后,得:
式(10)中,vG为表观气速,由下式表示:
vG=QG/S0 (11)
假设气泡逸出概率f(x)等于气泡在体系中停留时间的倒数,则有:
f(x)=v(x)(1-φG)/H0 (12)
式中v(x)是直径为x的气泡上升速度;将式(12)分别代入式(9)、(10),得:
将式(13)代入式(4)后,得:
假设气泡进入反应器后一般不发生聚并和破裂现象;且由于是慢反应过程,气泡从反应器底部上升至顶部的单程运动过程中,所反应消耗的量可忽略不计,即稳态时反应器内各处的气泡粒径分布与初始气泡分布一致,也就是:
F(x)=I(x) (15)
将式(15)代入式(14)并进行离散化处理后得到a的计算公式为:
步骤2:微界面强化反应器气含率通用表达式建立:
基于已有a的另一通用表达式,即式(17):
a=6φG/d32 (17)
式中,d32为气泡Sauter平均直径;对比(16)和(17),当φG定义为下式(18)时,上述两式等价:
式(18)即为φG通用计算公式;
步骤3:获取微界面强化反应器气液体系内气泡上升速度v32;
φG是体系宏观特征参数,与d32类似,假定:
φG=vG/v32 (19)
可得:
对于微米级气泡,考虑升力、气泡周围压力梯度、气泡对其周围湍流场响应时间τb(s)对曳力的影响,微气泡运动的矢量方程可表示为式(21):
式中,u为气泡间流体速度;y(t)表示t时刻气泡的位置;g为重力加速度;ω为气泡涡量;τb为气泡响应时间;
对于微界面强化反应器的微气泡体系,反应器内为无旋势流场,因此ω=0;假设气泡进入体系后宏观上为匀速上升,并且稳态时,反应器内湍流各向同性,气泡稳定上升,则Du/Dt=0;dv32/dt=0;气泡响应时间τb表示为:
式中,v0为无限大静止液相中单个气泡上升速度;
仅考虑反应器内气泡一维运动情况并结合以上假设,将式(21)简化:
v32=v0±u (23)
分析反应器内气泡周围液体的三种运动情况:
a.气泡周围液体宏观竖直向下运动;
此时:
v32=v0-u (24)
当体系中气泡较小时,基于反应器工业生产需求,须满足:
v0≥u (25)
当液体循环流量为QL,对于均匀上升气泡流,u表示为:
式中,vL为表观液速,采用下式计算;
结合式(19)(24)(26),有:
且:
对式(28)化简后得:
v322+(vL-vG-v0)v32+vGv0=0 (30)
求解式(30),获得唯一实解:
b.气泡周围液体宏观运动速度为零;
根据微界面强化反应器中微气泡主导的反应体系,将Fan通过实验拟合获取的v0的表达式化简得:
式中,σL为液体表面张力;μL为液体动力粘度;ρL为液体密度;
c.气泡周围液体宏观竖直向上运动:
此时:
v32=v0+u (43)
并且:
v322-(vL+vG+v0)v32+vGv0=0 (44)
整理后得:
根据所述a、b、c,气泡上升速度v32依据液体宏观流动方向表示为:
式中,vL前的“+”表示气泡周围液体宏观竖直向上运动的情况,“-”则表示气泡周围液体宏观竖直向下运动的情况;上式中v0依据式(42)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669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