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化抗菌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7813.7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锋;李瑞佼;张广涛;闫冬成;王丽红;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1/00 | 分类号: | C03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地址: | 05003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造领域,公开了钢化抗菌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化抗菌玻璃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锌和碳酸锌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一熔液,在所述第一熔液中,将素板玻璃进行第一离子交换,得到第一盖板玻璃;(2)将硝酸银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二熔液,在所述第二熔液中,将步骤(1)得到的第一盖板玻璃进行第二离子交换,得到第二盖板玻璃;(3)将硝酸钾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三熔液,在所述第三熔液中,将步骤(2)得到的第二盖板玻璃进行第三离子交换,得到钢化抗菌玻璃。制备的钢化抗菌玻璃兼具良好的钢化性能和抗菌性能。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制备过程中离子通道堵塞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造领域,具体涉及钢化抗菌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等广泛普及,对于钢化玻璃(盖板玻璃)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钢化玻璃具有较高的钢化性能,表面应力要足够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抗摔、抗震。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真菌、藻类等,钢化玻璃保护片长期与人手、面部皮肤进行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热量,这些热量为细菌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温床,另外人体皮肤会产生汗液,这也为细菌成长提供了一个潮湿的环境,所以细菌很容易在触摸屏表面生长和繁殖,并且随着这些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化学副产物侵蚀触摸屏,使其灵敏度减弱。此外,一定数量的菌类还会影响触摸屏的光学性能,减小光透过率。而触摸屏都是操作者直接接触的,不同的操作者直接很容易出现间接接触,如此接触传播,成为了一个公众细菌源,因此触摸屏的抗菌性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CN106348622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抗菌玻璃的制备方法,该玻璃具有一定的钢化性能和抗菌性能,但是其离子交换通道容易堵塞,从而影响玻璃的质量。而且制备的玻璃的钢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均有待提高。
综上,现有的钢化玻璃大多数不能兼具优良的钢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即便在为数不多的技术中,钢化玻璃的钢化性能和抗菌性能有所改进,但是效果依然有待提高,而且在制备过程中,离子交换通道容易堵塞,导致玻璃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化抗菌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钢化抗菌玻璃兼具良好的钢化性能和抗菌性能。同时,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制备过程中离子通道堵塞的问题,保证了玻璃的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化抗菌玻璃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硝酸锌和碳酸锌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一熔液,在所述第一熔液中,将素板玻璃进行第一离子交换,得到第一盖板玻璃;
(2)将硝酸银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二熔液,在所述第二熔液中,将步骤(1)得到的第一盖板玻璃进行第二离子交换,得到第二盖板玻璃;
(3)将硝酸钾加热至熔化,得到第三熔液,在所述第三熔液中,将步骤(2)得到的第二盖板玻璃进行第三离子交换,得到钢化抗菌玻璃。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硝酸锌和碳酸锌的重量比为(1-2):(0.5-1.5),优选为(1.3-1.8):(0.8-1.4)。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400-550℃,加热的时间为6-12h。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离子交换的温度为400-550℃,第一离子交换的时间为30min-3h。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350-500℃,加热的时间为6-12h。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第二离子交换的温度为350-500℃,第二离子交换的时间为1-5h。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300-450℃,加热的时间为6-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7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