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环境生态治理及修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68367.1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3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韩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军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环境 生态 治理 修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环境生态治理及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治理是指针对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而已经或可能对于土地、水资源、大气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资源引起的污染破坏而采取的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近年来,受"重发展,轻环保;重生产,轻生态"的思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受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等的复合污染,农村环境治理已经迫在眉睫。以农村环境治理为切入点,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围绕生态平衡从法制保障、产业布局、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和舆论宣传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保护举措。
随着工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健康。为了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水平,各大科研院线及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由于现阶段国内处于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一般生活、生产及农牧种养殖业污染废水使用简易净化设施或没有通过净化直接排入处于地势最低处的河流、溪水、水库、湖泊,因此造成流域性水体富营养化面源性污染。
目前国内城镇和新农村生活、生产污水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暂时无法达到100%集中收集与集中处理。居民、集体、企业、社区没有可靠有效的生活、生产污水处理设施,因此从污染源头开始没有很好阻截生活、生产污水问题,从而无法解决污水排放问题,造成流经城镇的河流富营养化污染问题。如果长期河流污水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必然严重危害地表水系、地下水系和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
本发明与环境治理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水环境生态治理及修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微生物、植物以及物理净化相互结合处理水质环境的一种水环境生态治理及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环境生态治理及修复系统,包括修复系统本体,所述修复系统本体上设有系统管道,所述系统管道的两端设有进出水孔,所述系统管道的上方设有增氧机,所述增氧机之间设有植物种植格栅,所述系统管道的底部设有泥土层,泥土层的上方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上方设有鹅卵石层。
优选的,所述进出水口的上边缘处设有水泵,所述进出水口的下边缘高出砂石层。
优选的,所述植物种植格栅上种植香蒲、眼子菜或凤眼莲,植物种植格栅的两端下方设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格栅距离系统底部空有30cm-40cm的距离,所述过滤格栅上分别附着有益生微生物菌群和辅酶。
优选的,所述系统管道的内壁采用粗糙的砂石混凝土浇筑,表面呈凹凸不平。
优选的,一种水环境生态治理及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水从进出水孔的一端进入修复系统本体内;
B、在植物种植格栅的内部种植植香蒲、眼子菜或凤眼莲,将植物种植格栅的底部靠近水面;
C、定期通过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并且通过水泵定期将系统修复本体的底部采取水压或者气压冲洗,将系统修复本体的底部杂质涌动起来,并将杂质抽取排出;
D、在水体流动的时候,利用过滤格栅将水体内部的杂质吸附在过滤格栅上面,进一步加强水质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过滤格栅距离系统底部空有30cm-40cm的距离,给水底的生物留有一定的空间;
(2)本发明中,在修复系统本体的进出水端口处安装有水泵,水泵定期吸收池底的杂质,对修复系统本体做定期的清洗,使系统维持在一个正常有效的修复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修复系统本体;2、植物种植格栅;3、增氧机;4、进出水孔;5、系统管道;6、鹅卵石层;7、泥土层;8、水泵;9、过滤格栅;10、砂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军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军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8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奶牛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猪废水分离水循环再生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