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填充液填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润湿填充液的填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69405.5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08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水玲玲;谢淑婷;金名亮;周国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6/00 | 分类号: | G02B2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0631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润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液填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润湿填充液的填充方法,填充液填充器件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制备出的填充液填充器件用于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过程中时,能够同时填充电润湿显示用油墨和极性液体形成填充液,解决了传统显示器件制备过程中油墨填充工艺中油水两相需要分步填充的问题,通过调节和改变两相流体的粘度、表面张力、两相流速及流速比,能够控制形成填充液的频率、体积和填充液之间的间距,避免了填充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制备出的电润湿显示器件的重复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润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充液填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润湿填充液的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电润湿显示(Electro-wetting Display,EWD)是利用外加电场来控制显示单元内极性液体表面张力,进而控制油墨的收缩及铺展,从而实现光学开关的可控性。电润湿显示能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光源,并且可以做到仅在需要发光的地方进行能量驱动,因此适用与户外强光环境,具有能耗低、反应时间短、色彩丰富、体积小等一系列优点。电润湿显示是一种新型反射式显示,在能耗、色彩质量及健康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被认为是未来的主流显示技术之一。
电润湿显示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下基板、像素墙和上基板,像素墙围成了像素格结构,在像素格中填充油墨和极性液体后完成封装即形成了电润湿显示器件。现有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制作工艺中,油墨的填充过程需要在极性液体(常见的是水)的环境中进行及完成,极性液体填充环境对应的油/水/固三相界面操控的复杂性给电润湿显示油墨填充操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电润湿显示油墨填充方法最广泛使用的就是界面自组装工艺,如《Applied Physics Letters》于2007年第91期第1卷发表的“Scalable fabrication ofelectrowetting displays with self-assembled oil dosing”,利用油水两相对像素结构的润湿性的不同,提出了竖直浸入式填充方法。但是该方法填充速度慢,且浪费大量的油墨,填充后液体表面会有残留的油墨,给后期的对位及封装工艺增添很多麻烦。此外,这种填充方法由于油墨的铺展不均匀性及其总量随着填充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减小,使得填入像素格中的油墨体积及厚度不均匀,影响显示效果。除了自组装方法填充油墨,《Journal of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于2011年第19期第7卷发表的“Single layermulti-color electroweting display by using ink jet printing technology andfluid motion prediction with simulation”中,适舒伟等人利用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油墨填充方法,在单层电润湿显示器上将不同颜色的油墨填充到像素格中,然后将水覆盖在油墨上方,最后用ITO玻璃封装制备了整个显示器件。但是这种方法也是将油墨和水先后填充到像素格中,操作工艺繁琐,并且油墨在先填充过程中存在挥发问题,水相后续填充会出现气泡问题并且油水比例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填充液填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润湿油墨的填充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电润湿显示器件只能在极性溶液环境下填充的限制,解决了传统显示器件制备过程中油墨填充工艺中油水两相需要分步填充的问题,以及高分辨显示像素格中油墨不均匀和体积不可控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填充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和油墨的浪费。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充液填充器件,包括填充液流通器件,所述填充液流通器件具有流道,所述流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流体流动通路、第二流体流动通路和混合流动通路,所述第一流体流动通路具有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流体流动通路用于流通第一流体,所述第二流体流动通路具有第二流体入口,所述第二流体流动通路用于流通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流动通路与所述第二流体流动通路汇合后与所述混合流动通路连通,所述混合流动通路用以流通汇流后的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并且具有流动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69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