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平台数据融合的可靠性预计分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0561.3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8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林;邓明;王步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台 数据 融合 可靠性 预计 分析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可靠性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多平台数据融合的可靠性预计分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设备可靠性设计分析中,可靠性预计分析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可靠性预计是可靠性设计分析、测试性预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性分析、维修备件策略分析等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
对于电子设备来讲,可靠性预计方法有相似设备分析法、元器件计数分析法、元器件应力分析法、基于失效物理仿真分析法等。其中,元器件计数分析法和元器件应力分析法是基于GJB/Z 299《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应用最为广泛的可靠性预计方法。该分析方法通过对电子设备中所有使用元器件的可靠性相关的规格参数进行手册数据查找、归纳、计算得出预计结果,并基于可靠性框图(RBD)所对应的模型进行计算,从而得出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上述方法借助工具(如可靠性预计软件)可以使计算过程效率提升。但即使有这些预计软件,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却发现随着电子设备及装备功能复杂度的增加以及研发过程技术状态的不断更新,仅依靠传统预计软件分析难以跟上装备变化的节奏。且对于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元器件规模的电子设备来讲,依靠设计人员去获取元器件预计模型参数的方法很难让可靠性预计有效地贯彻实施下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方法、系统、设备、装置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在下面论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
作为一种基于多平台数据融合的可靠性预计分析系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产品数据管理平台,用于装载设备的技术状态信息;
物料优选数据管理平台,用于装载元器件的可靠性预计模型及基本参数;
可靠性预计分析平台,用于计算元器件的失效率数据;
交互终端,用于完成设备的可靠性预计分析。
作为一种基于多平台数据融合的可靠性预计分析方法,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步骤(1)提取设备结构数据和物料清单;
步骤(2)根据设备物料规格,自动提取元器件可靠性预计模型及基本参数;
步骤(3)自动匹配元器件失效率模型相关参数,计算元器件的失效率数据;
步骤(4)基于元器件失效率数据和设计应用形成可靠性模型,完成设备的可靠性预计分析工作。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的描述而变得明显,所述附图通过示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现有设备可靠性设计工作存在以下缺陷:
1、技术状态不匹配。随着工程的演进,产品物料清单BOM经常发生技术状态的变化,而对于大型电子设备来讲,由于元器件数量的规模大,可靠性预计数据的更新常常滞后于当前的技术状态几个月甚至于几年,甚至于开始预计的时候技术状态就不正确。
2、预计模型不正确。由于不少设计师在院校学习期间不接触工程可靠性方面的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又没有掌握可靠性预计的学科方法。再则可靠性预计面对的是种类和品种数量繁多的元器件,虽然经过培训,但设计师预计时对不同规格元器件的预计参数选取和模型选取经常出错,导致预计结果偏差较大,质量不高。
3、预计工作效率低,资源投入高。我国军事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过程往往在预计工具软件中进行,依靠人工方法进行产品树的建立,并由设计师对物料清单BOM节点的元器件失效率模型参数进行查找完善,导致工作效率低,器件失效率模型及参数运用不恰当甚至错误,因而虽然有软件工具的帮助,但仍然存在资源投入高、效率低、分析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4、不能有效开展元器件选用审查。由于只注重元器件的失效率分析而忽视元器件选用的合理性,现有技术忽视了元器件选用审查的功能,不能通过一个高效的机制来满足可靠性分析的多个维度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0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