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弧形模板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1643.X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4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朋;詹将;罗宗礼;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对拉螺杆 弧形模板 模板加固 蝶形卡 外龙骨 铁丝 结构设计要求 混凝土成型 固定绑扎 固定钢筋 可弯曲性 拧紧螺母 弧形梁 加固梁 梁钢筋 龙骨 抗弯 木方 铁钉 压边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弧形模板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先加固梁模板下部,下部固定采用模板条压边固定;然后初步加固中部,中部加固采用对拉螺杆、钢筋固定蝶形卡、钢筋外龙骨进行;再进行上部模板加固,上部加固采用梁钢筋上绑铁丝,并将铁丝与模板上铁钉固定绑扎;最后对中部的对拉螺杆固定拧紧螺母完成弧形梁模板加固。本发明减少内龙骨常规木方设置,利用钢筋的可弯曲性和抗弯特性,加固后可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为更好固定钢筋外龙骨,采用特制钢筋固定蝶形卡,防止加固时和加固后移动,使用此发明固定安装工艺后混凝土成型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弧形模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随着建筑美学设计、视觉冲击,越来越多的异形建筑增加,所以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能力提升,因混凝土存在流动性和可塑性,加大了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的施工和加固难度。目前模板常规加固方法为钢管加对拉螺杆加固体系,但在异形建筑结构中实用性受到很大限制。
申请公布号CN 104775617A公开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加固方法,公开了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构件时,预埋至少一连接件至混凝土构件中,其中,该连接件由混凝土构件的外侧面向内埋入,该连接件将用于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构件前,连接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构件模板;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构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模板浇筑之前,使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构件模板的连接端与对应的连接件进行固定。该公开技术依然不能解决在异形建筑结构中梁模板加固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弧形梁模板加固问题,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弧形模板加固方法,梁模板外龙骨加固利用钢筋的可弯曲性和抗弯曲性,采用HRB400钢筋代替钢管,解决了弧形梁钢管弯曲难度大、费用高,钢管弯曲后不能作为其他用途使用,同时利用钢筋的抗弯曲性发挥了加固需要的支撑作用,具有广泛的实用推广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弧形模板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先加固梁模板下部,下部固定采用模板条压边固定;
2)然后初步加固中部,中部加固采用对拉螺杆、钢筋固定蝶形卡、钢筋外龙骨进行;
3)再进行上部模板加固,上部加固采用梁钢筋上绑铁丝,并将铁丝与模板上铁钉固定绑扎;
4)最后对中部的对拉螺杆固定拧紧螺母完成弧形梁模板加固。
所述梁模板加固时,先铺设梁底面模板,梁底面模板伸出梁结构面水平长度50mm;所述模板条通过螺钉固定在梁底面模板伸出梁结构面的两侧。
在梁结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两根所述钢筋外龙骨,对拉螺杆穿过位于两根钢筋外龙骨之间的梁结构,再在对拉螺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钢筋固定蝶形卡,钢筋固定蝶形卡将两根钢筋外龙骨卡住;对拉螺杆两端还设有螺母。
对所述钢筋外龙骨进行预弯曲处理,弯曲角度根据弧形结构角度确定;钢筋外龙骨采用两根HRB400钢筋;钢筋外龙骨分段长度约为3-4m。
所述特制钢筋固定蝶形卡采用Q235型钢,厚5mm,长70mm,宽40mm;上述型钢两端部向同侧折弯,中部设有圆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加固方法为上部采用铁钉与铁丝固定在钢筋上,中部采用对拉螺杆加固,下部采用模板条固定加固而成。本发明减少内龙骨常规木方设置,外龙骨由两根HRB400钢筋代替常规钢管,利用钢筋的可弯曲性和抗弯特性,加固后可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为更好固定钢筋外龙骨,采用特制钢筋固定蝶形卡,防止加固时和加固后移动,使用此发明固定安装工艺后混凝土成型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1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