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后罩、电机和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1852.4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8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武秋红;顾文海;冯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邝圆晖;刘虎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后罩、电机和泵,电机后罩包括安装在后罩腔内的电控板和环绕后罩腔的周壁,周壁设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安装柱台和多个周壁缺口槽,周壁缺口槽从周壁的前沿轴向向后延伸且槽内形成有条形卡块,条形卡块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凸起部,安装柱台形成有位于后罩腔内且与限位凸起部轴向间隔的内侧承台面;其中,条形卡块能够径向向外掰开以装入电控板,电控板的后端面支撑于内侧承台面上,限位凸起部抵压于电控板的前端面上。本发明能实现电控板装拆的省时省工,且能更好固定电控板,确保其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后罩、电机和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机中一般采用在转子转轴上套设电控板的安装结构以实现转向或转速的快速调控。但由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而转子又属于主要的振动源,因此采用上述安装结构的电控板常出现倾斜、移位等稳定性差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电机内部结构间的相互干涉,从而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此外,在对上述电控板进行维修时还必须先将电机拆开,整个过程繁琐而耗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维护成本。
CN203206062U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板与电机的安装结构,该电控板设置在电机的端盖内,装拆比较方便,但存在电控板的轴向移位问题,因而安装稳定性不高。
此外,CN203251191U公开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其电控板设置在电机的散热壳中。同样地,该结构装拆也较方便容易,但仍需对电控板的稳定性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因此,在设计电机的电控板安装结构时,必须同时考虑电控板装拆的难易程度以及其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还要确保电控板与电机的其它结构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况,避免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后罩、电机和泵,能够实现电机电控板的简易装拆,以及提高电控板安装结构的稳定性,从而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后罩,所述电机后罩包括安装在后罩腔内的电控板和环绕所述后罩腔的周壁,所述周壁设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安装柱台和多个周壁缺口槽,所述周壁缺口槽从所述周壁的前沿轴向向后延伸且槽内形成有条形卡块,所述条形卡块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凸起部,所述安装柱台形成有位于所述后罩腔内且与所述限位凸起部轴向间隔的内侧承台面;
其中,所述条形卡块能够径向向外掰开以装入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的后端面支撑于所述内侧承台面上,所述限位凸起部抵压于所述电控板的前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条形卡块与所述周壁为一体结构,所述条形卡块形成为能够弹性拉伸的薄壁结构。
优选地,所述条形卡块从所述缺口槽的后端轴向向前伸出且超出所述周壁的前沿。
优选地,所述条形卡块的超出所述周壁的前沿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卡块缺口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台和所述条形卡块的个数相同且沿周向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台和所述条形卡块均为3个。
优选地,所述内侧承台面与所述限位凸起部的抵压面平行间隔且轴向间距不大于所述电控板的厚度的1.5倍。
优选地,所述电控板包括圆板状的电控板本体,所述电控板的周缘与所述周壁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径向间隙。
优选地,所述电控板还包括从所述电控板本体径向向外凸出的电机连接部,所述周壁形成有匹配容纳所述电机连接部的凹腔。
优选地,所述安装柱台相对于所述周壁的内壁面径向向内凸出,所述电控板的边缘部设有与所述安装柱台的内凸部分匹配的避让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1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用动力输出机
- 下一篇:一种盐碱化土壤的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