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关口局及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3926.8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8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计国华;陈晓莉;朱毓;林建洪;聂宜君;姚瑜敏;秦奋;徐菁;徐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浙江鹏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80 | 分类号: | H04W12/80;H04M3/22;H04M3/436;H04W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拦截 恶意 呼叫 方法 关口 平台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关口局及平台,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主叫用户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有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若判断获知所述主叫号码在预先配置的系统级黑名单中,则直接拦截所述呼叫请求。所述关口局执行上述方法。所述平台执行如下方法:接收由NGIN从关口局转发的呼叫请求;若判断获知所述主叫号码在预先配置的用户级黑名单中,且所述被叫号码预先申请过恶意呼叫保护,则确定拦截呼叫的操作策略,并将所述操作策略发送给所述NGIN,以指示所述NGIN拦截所述呼叫请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关口局及平台,通过设置系统级黑名单和/或用户级黑名单,能够实时有效的对恶意呼叫进行拦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关口局及平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电话隐藏号码的骚扰诈骗行为常有发生。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用户在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以下简称“HLR”)中签约限制主叫线路识别(Calling Line Identification Restriction,以下简称“CLIR”),网络就认为当该用户作为主叫的时候,主叫就有了限制被叫用户显示主叫号码的能力,这种未显示主叫号码来电一般通过网络电话进行拨号隐藏号码,逃避运营商的监管,此类电话多为广告推销、自动语音电话,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电信诈骗和骚扰。目前已有的应对手段主要有两种方式:(1)事后通过查询信令核实并对恶意号码进行拦截封堵。(2)使用骚扰电话拦截APP,通过使用其中的拦截未知号码的功能对未显示主叫号码的呼叫进行拦截封堵。但是,对于方式(1)的缺点是:事后追踪,不能实时对恶意号码进行拦截;对于方式(2)的缺点是:对所有的未显示主叫号码全部进行拦截,但是未显示主叫号码的来电并不完全是恶意呼叫,缺乏对未显示主叫号码有效的区分。
因此,如何避免上述现有方法的缺陷,并通过对未显示主叫号码和与它关联的主叫号码进行实时有效的拦截,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关口局及平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叫用户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有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
若判断获知所述主叫号码在预先配置的系统级黑名单中,则直接拦截所述呼叫请求,所述系统级黑名单包括CLIR主叫号码和与所述CLIR主叫号码关联的目标话单主叫号码,其中,所述目标话单主叫号码是根据在预设时段内与所述CLIR主叫号码同时呼叫同一被叫号码的次数及预设规则确定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由NGIN从关口局转发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有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所述主叫号码已经由所述关口局判断获知不在预先配置在所述关口局的系统级黑名单中;
若判断获知所述主叫号码在预先配置的用户级黑名单中,且所述被叫号码预先申请过恶意呼叫保护,则确定拦截呼叫的操作策略,并将所述操作策略发送给所述NGIN,以指示所述NGIN拦截所述呼叫请求。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拦截恶意呼叫的关口局,所述关口局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主叫用户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携带有主叫号码和被叫号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若判断获知所述主叫号码在预先配置的系统级黑名单中,则直接拦截所述呼叫请求,所述系统级黑名单包括CLIR主叫号码和与所述CLIR主叫号码关联的目标话单主叫号码,其中,所述目标话单主叫号码是根据在预设时段内与所述CLIR主叫号码同时呼叫同一被叫号码的次数及预设规则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浙江鹏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浙江鹏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39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手机屏幕控制的方法及手机
- 下一篇:互动式语音应答交互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