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型冰箱及其风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4740.4 | 申请日: | 2017-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6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如;李伟;陈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7/06;F25D23/00;F25D23/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冰箱 及其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路结构,适用于圆柱形冰箱,包括蒸发器室;送风风道,其与所述蒸发器室连通,用于供所述冷风流向目标制冷间室;回风风道,用于回收流经所述目标制冷间室的冷风至蒸发器室;所述送风风道包括设于圆柱形冰箱的中心轴的总风道,所述总风道为圆筒形,所述回风风道环设于所述总风道的外壁,所述回风风道上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设于所述目标制冷间室的底部。设有回风风道的风路结构,使得经过换热的风能够快速通过回风风道重新进入蒸发器室进行制冷,加快冷风流动,提高制冷效率。回风口设于总风道的外周,实现风路结构占用空间小,从而提高冰箱的有效利用率。回风口设于目标制冷间室的底部,则可避免目标制冷间室冷却不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型冰箱及其风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如冰箱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冰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
现有技术中的冰箱都是方形设置,占用空间大,不方便用户存取物品,因此近年来对圆柱形冰箱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目前的圆柱形冰箱多为单系统的风冷冰箱,往往存在风路结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风道占用空间大、送风效率低、制冷不均及能耗大等一系列的缺陷。
有鉴于此,一种适用于圆柱形冰箱的风路结构亟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圆柱形冰箱的风路结构,其能够克服风道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并且提高送风效率、改善送风效果,避免储藏间室内制冷不均及降低能耗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路结构,适用于圆柱形冰箱,包括
蒸发器室,其包括用于制冷的蒸发器和用于输送冷风的风机;
送风风道,其与所述蒸发器室连通,用于供所述冷风流向目标制冷间室;
出风口,设于送风风道上,所述冷风经由所述出风口流出;
所述送风风道包括设于所述圆柱形冰箱中心轴的总风道,以及与所述总风道呈角度设置的转向风道,所述转向风道设于所述目标制冷间室的顶部,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转向风道上以使所述冷风自所述目标制冷间室的顶部向其底部流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如此设置的送风风道,使得出风口位于目标制冷间室的顶部,因而冷风是自顶部向底部流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加速了目标制冷间室底部的冷却,并且使冷却更均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总风道由圆筒形内壁限定而成。总风道设于圆柱形冰箱的中心轴,其形状为圆筒形,即总风道与所述圆筒形冰箱为同心圆设计,这样更有利于冰箱的整体布局,节省风道占用的空间,提高冰箱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风道与所述总风道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75°~90°。目标制冷间室垂直于中心轴设置,转向风道大致垂直于总风道设置以更好地适应目标制冷间室的构造,避免空间浪费,并实现较佳的送风导向。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向风道由相对靠近所述目标制冷间室顶部的顶板和相对远离所述目标制冷间室顶部的底板限定而成,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放射状地向外延伸,呈圆弧面设置;所述底板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径向延伸,呈圆环面设置。顶板的圆弧面相对于圆环面,能实现冷风平滑地转向和过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上包括若干个出风口组,所述若干个出风口组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沿所述底板的径向分布。出风口组沿底板径向分布,能够使冷风流向更均匀,制冷速度更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4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高压输电线路的气象数据监测系统
- 下一篇:降水现象仪雨滴模拟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