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玻璃‑硅溶胶复合型壳的制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7474.0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5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鲁茂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精密铸造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1/02;B22C3/00;B22C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玻璃 硅溶胶 复合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玻璃-硅溶胶复合型壳的制壳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精密铸造是指用易熔材料(例如蜡料或塑料)制成可熔性模型(简称熔模或模型),在其上涂覆若干层特制的耐火涂料,经过干燥和硬化形成一个整体型壳后,再用蒸汽或热水从型壳中熔掉熔模,然后把型壳置于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最后将铸型放入焙烧炉中经过高温焙烧,铸型或型壳经焙烧后,于其中浇注熔融金属而得到铸件。
在精密铸造工艺中,型壳是影响铸件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决定着铸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且直接影响着铸件的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精铸件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型壳制造方法主要有以下2种:水玻璃型壳和硅溶胶型壳。水玻璃型壳的铸件的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缺陷数量、尺寸精度、成品率、返修率等均比其它工艺要差,而硅溶胶型壳湿强度低,搬运、涂挂过程中型壳易损坏,虽然靠增加涂挂层数可以提高其强度,但型壳的透气性会降低,容易导致浇不足,并且延长了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玻璃-硅溶胶复合型壳的制壳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玻璃-硅溶胶复合型壳的制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铸件形状制作蜡膜,并采用硅油脱模,再经清洗液清洗、晾干;
S2,配制涂料,
面层采用S830单质硅硅溶胶与锆英粉,加水混合,粉液比1:3.3,6h以后测粘度,若≥50s,逐步加硅溶胶;若粘度≤40s,逐步加入锆英粉;搅拌后加入JFC和消泡剂,JFC加入量为加入硅溶胶质量的0.3%-0.5%;消泡剂加入量为JFC加入量的一半;
S3,配置面层,具体操作如下:
S31,向L形搅拌机内先加入硅溶胶,再逐步均匀、缓慢地加入锆英粉,加完后连续搅拌8-9h至搅拌均匀,然后用流杯粘度计测粘度,直至粘度达到要求后,接着测定密度;
S32,涂料配好以后,接着将准备好的模组进行最后检查,待涂挂;
S33,模组顺转向缓慢进入面层预湿浆中,稍等片刻,缓慢升起,在转筒上方停留滴去多余涂料,并用微弱的压缩空气吹去小气泡,再缓慢进入面层浆中,操作同上,滴去多余涂料,模组即作左右、上下旋转;
S34,在雨淋式淋砂机中淋砂,模组不停地上下、左右旋转;
S35,将上好表面层的模组立即推入干燥室,干燥时间>4h,并将同一时间内涂料的模组放在一起,记录好操作时间;
S4,过渡层涂料的配制,
根据不同的铸件要求采用不同的过渡层涂料,具体为:
在另二只L型搅拌桶内配制过渡层涂料,分别为:
S830硅溶胶加锆英粉,比例为1.7-1.9,粘度为20±1s,预湿采用全硅溶胶S830;
S1430硅溶胶加莫来粉,比例:1:1.6-1.7,粘度19±1s,预湿采用S1430硅溶胶;
S5,水玻璃涂料配制,
选用水玻璃模数:3-3.4,密度1.35-1.38kg/dm³;粉液比1:1;配料2h后使用,流杯粘度>40s;涂料采用0.075mm(200目)匣钵粉,撒砂用0.850-0.425mm(20-40目)匣钵砂,硬化液采用结晶氯化铝,PH值1.4-2.1,密度1.16-1.18kg/dm³,操作方法为:将已干燥的模组先浸入硅溶胶,沥干,再浸入第二层涂料,涂挂后继续放入面层干燥室干燥;
S6,脱蜡,
制壳完成后,型壳放置10h以上,脱蜡;
S7,焙烧,
型壳脱蜡后放置6时以上后进行焙烧,因此要求焙烧温度为950℃-1100℃,保温时间大于30分钟,出炉后立即浇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31中测定粘度的操作方法为:在筒中心、筒边分别取料,然后取其平均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31中判断是否搅拌均匀与否的方法为:用玻璃片沾上涂料,对光观察,如无颗粒点则确定涂料搅拌已均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4中,根据铸件条件选用过渡层,即:当铸件复杂、含有薄壁、小孔、槽要求高的过渡层优选采用锆英粉涂料撒锆英砂,当铸件要求较低时,过渡层可采用莫来粉、砂涂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6脱蜡操作工艺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精密铸造安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精密铸造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