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休眠时间的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7602.1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7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M1/725;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休眠 时间 调整 方法 | ||
一种移动终端和一种移动终端休眠时间的调整方法,移动终端包括: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移动终端即将进入休眠状态时的半暗状态;信号获取模块,与状态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半暗状态时,获取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屏幕的按压操作的压力值和接触面积值;调整模块,与信号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按压操作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根据按压操作的接触面积值,生成一临时休眠时间,将休眠时间调整为临时休眠时间;计时器,与调整模块连接,用于获取临时休眠时间,进行休眠倒计时。上述移动终端能够调整移动终端的休眠时间,使用户在使用不同应用程序时能够设定不同的休眠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和一种移动终端休眠时间的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移动终端都设置有自动休眠模式,若移动终端在一段时间内未被使用,移动终端则进入休眠模式,以此节约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待机时间,当手机进入休眠模式时,移动终端的屏幕不发光。
用户在使用部分应用软件时,与手机接触间隔时间较长,则移动终端可能会判定移动终端处于未被使用状态,若移动终端进入休眠模式,用户需通过按动电源键、双击屏幕、或者语音识别等等方式使移动终端解锁,这无疑增加了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给用户带来不便,降低用户体验。例如,用户在使用阅读软件时,在阅读小说时,用户仅在翻页或者设置时才会对手机屏幕或者按键进行操作,而其他阅读时间,用户仅观看手机屏幕而不对手机进行输入操作,因此,若用户因某一页阅读时间过长而超过手机设定的休眠时间,则手机便会进入休眠模式,中断用户阅读过程。
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阅读软件时,请参考图1,移动终端的休眠方法包括:步骤S101:终端屏幕发亮,用户正在使用移动终端时,对移动终端进行输入操作时,移动终端屏幕发亮;步骤S102:阅读终端且终端无操作时间大于终端设置的休眠时间,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内的阅读软件时,在阅读某一页文字时,用户一般不会用户手或者其他部位去触摸移动终端,对移动终端进行输入操作,移动终端会进入休眠倒计时,当用户阅读该页文字的时间大于终端设置的休眠时间时,移动终端会发送休眠指令;步骤S103:移动终端屏幕熄灭,当移动终端接收到休眠指令时,移动终端进入休眠状态,屏幕变暗,并且部分应用程序停止运行,用户无法继续阅读。这种移动终端的休眠方法这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阅读体验,移动终端进入休眠状态后,用户如需继续阅读,还需通过按动移动终端的电源键、双击屏幕或者语音识别才能够将移动终端唤醒,解锁休眠模式,继续阅读,然而这一过程繁琐,严重浪费用户的时间,且中断用户的阅读过程,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阅读体验感。
所以需要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休眠时间进行临时调整,以对应用户使用的不同的应用程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休眠时间的调整方法,使移动终端的休眠时间能够被临时调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移动终端即将进入休眠状态时的半暗状态;信号获取模块,与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移动终端的屏幕处于所述半暗状态时,获取用户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的按压操作的压力值和接触面积值;调整模块,与所述信号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按压操作的压力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根据所述按压操作的接触面积值,生成一临时休眠时间,将休眠时间调整为临时休眠时间,所述休眠时间为移动终端未接收到输入操作而进入休眠状态的过程时间;计时器,与所述调整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临时休眠时间,以所述临时休眠时间的数值为初始数值,进行休眠倒计时。
可选的,还包括:设置模块,与所述调整模块连接,用于设置所述接触面积值与临时休眠时间的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还包括:休眠模块,与所述计时器连接,用于在所述休眠倒计时结束时,控制移动终端进行休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