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7831.3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7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罗有发;吴永贵;王虎;付天岭;邢容容;舒洁;万祖容;吴芷雪;郑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石诚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煤矸石 污染物 释放 方法 | ||
一种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煤矸石处理场地,做环保防渗处理;(2)将煤矸石置于煤矸石处理场地中;(3)制备浸没液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4)检测浸没液,补充浸没液。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环境友好、能够有效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且治理时间短、治理成本低,适宜在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的喀斯特煤矿区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矿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每开采1吨煤炭生产将伴随着15%左右的煤矸石产生,而且当前煤矸石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不足30%,致使大量的煤矸石堆积于环境中,在雨雪淋溶,大气中的溶解氧、嗜酸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会氧化产酸形成大量含有重金属的酸性矿山废水(AMD),严重污染周边农田土壤及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另外,煤矸石在堆积过程中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产生扬尘,还会在自燃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周边大气环境。煤矿区已成为当今世界陆地生物圈最为典型、退化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已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及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煤矸石风化氧化产酸及其伴随污染物的释放是一个缓慢的、源源不断的过程,且利用传统的末端治理酸性矿山废水也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漫长过程,治理周期长、投入高,人力和物力的耗费大,且不能较好的改善环境。末端治理酸性矿山废水的技术不易在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的喀斯特煤矿区推广应用。因此,采取技术手段从源头上控制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才是当前煤矸石污染治理的优先选择。
目前上部覆盖技术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酸性矿山废水源头控制技术方法。通过在采矿废弃物的顶部铺设盖层形成隔离屏障可以减少氧气和降水的进入、降低硫化矿物的氧化速率。上部覆盖技术一般可以分为:干式覆盖(Dry Cover)隔离层和湿式覆盖(WetCover)隔离层。干式覆盖隔离层一般采用粉煤灰等碱性物质以及污泥、城市垃圾堆肥、锯末等有机物废弃物材料作为尾矿处置场上部隔离层的制作材料。然而在湿式覆盖隔离层添加材料方面的研究较少,比如利用养殖粪污、沼液或垃圾渗滤液等有机水系覆盖作为隔离屏障对煤矸石污染释放原位控制做了有益探索,但这些仅能通过控制影响煤矸石中含硫矿物氧化的单一因子(如溶解氧、微生物、电子受体,中和酸度)来控制煤矸石风化产酸以及污染释放,这样使得隔离屏障不能有效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
因此,现有方法存在土地占用面积大、污染环境、不能有效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且治理周期长、投入高,不易在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的喀斯特煤矿区推广应用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该方法占地面积小、环境友好、能够有效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且治理时间短、治理成本低,适宜在经济贫困、生态脆弱的喀斯特煤矿区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煤矸石处理场地,做环保防渗处理;
(2)将煤矸石置于煤矸石处理场地中;
(3)制备浸没液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
(4)检测浸没液,补充浸没液。
前述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所述步骤(3)中,制备浸没液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是将至少一种外源性抗氧化剂配成抗氧化浸没液或将外源性抗氧化剂固体物质与水配施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浸没液深度在表层煤矸石以上35-45cm。
前述控制煤矸石污染物释放的方法中,所述将至少一种外源性抗氧化剂配成合适浓度的抗氧化浸没液或将外源性抗氧化剂固体物质与水配施对煤矸石进行浸没覆盖,是按照外源性抗氧化剂:水=1%-5%(m:v)进行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78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