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碳低合金钒钛微合金化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8581.5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5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宋仁伯;张凯;陈驰;李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4;C22C38/12;C21D1/26;C21D1/18;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钢板 连续退火 热处理 微合金化 低合金 延伸率 低碳 钒钛 加热 冷却 快速冷却阶段 两相区保温 工艺工序 速度冷却 低成本 过时效 空冷 保温 屈服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碳低合金钒钛微合金化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的热处理方法,具体说是一种连续退火工艺。本发明是在无需改变冷轧钢板化学成分、不需要额外添加连续退火工艺工序从而保证低成本的前提下,仅通过改变连续退火快速冷却阶段的冷却速度达到提高超高强度冷轧钢板性能的目的。连续退火工艺为:首先将冷轧钢板以10℃/s的速度加热到780℃~860℃两相区保温60s~120s,然后分别用20℃/s~1000℃/s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接下来以10℃/s的速度加热到200℃~280℃保温240s~280s进行过时效处理,随后空冷到室温。经过本发明的处理,冷轧钢板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227MPa,屈服强度最高可达1099MPa,延伸率最高可达14.8%,能够生产出延伸率更高的800MPa~1200MPa级别超高强度冷轧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的热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的应用可以在减轻机械设备自重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性能,从而达到减小能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目前实际生产中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主要是马氏体和铁素体双相钢,其力学性能主要由两相组织中马氏体体积分数和形态以及铁素体晶粒尺寸和形态等组织因素决定。在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生产中连续退火工艺尤为重要,连续退火中的快速冷却技术更是重中之重。提高快冷阶段的冷却速度,可以增加马氏体相的比例,并有效减小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晶粒尺寸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另外,更高的冷速下相变更为剧烈,位错密度更高。因此连续退火工艺中的快冷阶段冷却速度对提高产品性能、满足用户要求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升冷轧钢板的性能,很多发明专注于添加各种合金元素甚至是贵重金属元素。这就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冷轧钢板的生产成本。在合金元素中,钒、钛的储量较为充足,价格相对低廉,本发明研究的冷轧钢板即为钒钛微合金化低碳低合金冷轧钢板,具体成分如下:质量百分比为0.11%~0.20%的碳,质量百分比为0.4%~0.9%的硅,质量百分比为1.4%~2.0%的锰,质量百分比为0.015%~0.035%的钛,质量百分比为0.06%~0.10%的钒,余量为铁。在现行工艺条件下,上述成分制成的冷轧钢板抗拉强度达到1300MPa,屈服强度达到1100MPa,延伸率只有2.7%,存在着强度较高延伸率严重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轧制工艺后冷轧钢板强度较高但延伸率不足问题,从而为生产出强度级别为800MPa~1200MPa级别的具有较高延伸率的超高强度冷轧钢板提供一种快冷阶段冷却速度为20℃/s~1000℃/s的连续退火工艺。
一种低碳低合金钒钛微合金化超高强度冷轧钢板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冷轧钢板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11%~0.20%的碳,质量百分比为0.4%~0.9%的硅,质量百分比为1.4%~2.0%的锰,质量百分比为0.015%~0.035%的钛,质量百分比为0.06%~0.10%的钒;热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冷轧钢板加热到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
步骤二,将冷轧钢板在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保温;
步骤三,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将冷轧钢板冷却;
步骤四,将冷轧钢板加热到某温度保温一定时间进行过时效处理;
步骤五,将冷轧钢板空冷到室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将冷轧钢板加热到780℃~86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将冷轧钢板保温60s~120s。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冷却速度为20℃/s~1000℃/s。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将冷轧钢板加热到200℃~280℃并保温240s~28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85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