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78821.1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陶柳成;涂道军;张强;涂道香;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紫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3/147;F24F3/153;F24F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源热泵 驱动 溶液 除湿 新风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组,具体涉及一种地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在家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而现有空调中的通风模式无能力除湿和加湿,且冷冻除湿所导致能源的损失,滋生各种细菌的温床,恶化了室内空气质量,容易引发居住者各种病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不仅解决了地源热泵冷冻除湿所导致能源的损失和通风模式下的无能力除湿与加湿,而且提高了除湿效率和系统的高效节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包括地源热泵系统、溶液系统、排风交换通道和新风交换通道;
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包括热源、冷源、冷源进口、冷源出口、热源进口、热源出口、第一交换器和第二交换器;所述冷源与所述的冷源进口连接;所述的冷源进口通过第一交换器与所述的冷源出口连接;所述的热源与所述的热源进口连接;所述的热源进口通过第二交换器与所述的热源出口连接;
所述的溶液系统包括释放水份装置、吸收水份装置、板式交换器、第一储液箱、第二储液箱、第一溶液泵和第二溶液泵;所述的吸收水份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的第一储液箱连接后,第一储液箱再通过第一溶液泵和第一交换器与吸收水份装置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的释放水份装置与所述的第二储液箱连接后;所述的第二储液箱再通过第二溶液泵和第二交换器与释放水份装置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
所述的排风交换通道和新风交换通道分别与所处的释放水份装置和吸收水份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水份装置和所述的释放水份装置以及所述的第一储液箱和所述的第二储液箱均与板式交换器连接;所述吸收水份装置冷却的溶液经过板式换热器与释放水份装置加热的溶液进行交换后流入第二溶液箱;所述释放水份装置加热的溶液经过板式换热器与吸收水份装置冷却的溶液进行交换后流入第一溶液箱。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水份装置和所述的释放水份装置均由填料与模块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释放水份装置和所述的吸收水份装置的顶部均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的第一交换器和所述的第二交换器通过管路分别与吸收水份装置和释放水份装置的喷淋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源进口通过管路和第一交换器与所述的冷源出口连接,所述的热源进口通过管路和第二交换器与所述的热源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水份装置和释放水份装置设置在机组的上层;所述的排风交换通道和新风交换通道也设置在机组的上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风交换通道包括回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的回风风道将室内回风送入到释放水份装置;所述的排风风道将经过释放水份装置处理后的回风排到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的新风交换通道包括新风风道和送风风道;所述的新风风道将室外高温潮湿送入吸收水分装置;所述的送风风道将被吸收水分装置处理过的新风送入室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溶液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的转换控制,不仅解决了地源热泵冷冻除湿所导致能源的损失和通风模式下的无能力除湿与加湿,而且提高了除湿效率和系统的高效节能。其结构紧凑简单合理,利用板式交换器、地源热泵冷源、地源热泵热源实现温度、湿度的精确控制,以及除湿、加湿的调节,系统节能环保。通过溶液的喷淋可以除去空气中夹带的 PM2.5和细菌,大大改善了室内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地源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包括地源热泵系统、溶液系统、排风交换通道和新风交换通道。
地源热泵系统包括热源、冷源、冷源进口1、冷源出口12、热源进口2、热源出口13、第一交换器7和第二交换器8;冷源与冷源进口12连接;冷源进口1通过管道和第一交换器7与冷源出口12连接;热源与热源进口2连接;热源进口2通过第二交换器8与热源出口1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紫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紫东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8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