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79956.X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8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白浩;田兵;史训涛;简淦杨;练依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系统故障 抑制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根据信号发生器在第一线圈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零时对应产生的电流信号的频率以及消弧线圈的初始电感,获取总对地电容,然后根据零序电压对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能准确对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检测,在检测到单相接地故障时,根据总对地电容以及主交流电网的额定频率获取第一消弧线圈目标电感值,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至第一目标导通角。如此,可准确检测单相接地故障,对可控硅的导通角调整后,流经二次侧线圈的电流随之改变,进而一次侧线圈的电流随之改变,改变对地电容的电压,实现故障过电压抑制,确保系统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配网中电缆的大量使用,电力系统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会严重影响配电网系统稳定运行,且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过电压往往会使事故扩大,大大降低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隐患。
在城市配电网中,配电网系统通常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的接地方式,目前,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采用一些故障处理装置抑制单相接地故障的过电压从而实现故障抑制,然而,无法准确判定单相接地故障,导致系统无法及时准确地抑制故障,故障抑制效果差,无法保证配电网系统的安全,导致配电网系统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配电网系统不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一种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方法,所述配电网系统包括主变压器、母线、接地变压器以及消弧线圈,所述消弧线圈包括一次侧线圈以及与所述一次侧线圈对应的二次侧线圈,所述二次侧线圈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所述主变压器连接在主交流电网与所述母线之间,所述母线与所述接地变压器的一侧连接,所述接地变压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消弧线圈的一次侧线圈接地,所述第一线圈与信号发生器串联,所述第二线圈与可控硅串联,所述母线还通过各馈线分别与负载连接,各所述馈线分别通过对应的对地电容接地;
所述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配电网系统对应的电气信号,其中,电气信号包括零序电压以及所述二次侧线圈的第一线圈的电压和电流;
获取在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电压与所述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零时所述信号发生器对应产生的电流信号的频率;
根据所述电流信号的频率以及所述消弧线圈的初始电感,获取各所述馈线的总对地电容;
根据所述零序电压检测到所述配电网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根据所述总对地电容以及所述主交流电网的额定频率获取第二消弧线圈目标电感值;
获取与所述第二消弧线圈目标电感值对应的第二目标导通角,调节所述可控硅的导通角至所述第二目标导通角。
还提供一种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装置,所述配电网系统包括主变压器、母线、接地变压器以及消弧线圈,所述消弧线圈包括一次侧线圈以及与所述一次侧线圈对应的二次侧线圈,所述二次侧线圈包括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所述主变压器连接在主交流电网与所述母线之间,所述母线与所述接地变压器的一侧连接,所述接地变压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消弧线圈的一次侧线圈接地,所述第一线圈与信号发生器串联,所述第二线圈与可控硅串联,所述母线还通过各馈线分别与负载连接,各所述馈线分别通过对应的对地电容接地;
所述配电网系统故障抑制装置包括:
电气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配电网系统对应的电气信号,其中,电气信号包括零序电压以及所述二次侧线圈的第一线圈的电压和电流;
频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电压与所述电流之间的相位差为零时所述信号发生器对应产生的电流信号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799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电源保护电路
- 下一篇:基于新能源接入的直流牵引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