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0578.7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2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巫升炎;谢奉家;钟沅甫;萧耀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K3/26;C08K3/34;C08J5/18;C08J7/04;B29C69/02;B29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郭广迅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分解 薄膜 材料 | ||
1.一种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薄膜材料包含有:
可生物分解材料,所述可生物分解材料是由PLA、PBAT及PBS所组成群组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所构成,所述可生物分解材料含量为60~70质量百分比;
食品级农业废弃物,为淀粉类、纤维类、蛋白质类或脂类经过精致研磨后的粉末,将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研磨干燥后的粒径为至少50µm以下,其含量为10~30质量百分比;
质改剂,所述质改剂为碳酸钙粉末或硅酸镁盐类粉末,所述质改剂粒径为至少8µm以下,所述质改剂含量为7~29质量百分比;以及
有机分解菌,所述有机分解菌为液化淀粉芽孢杆菌,是属于一种耐热达摄氏100°C的耐热型芽孢杆菌,所述有机分解菌含量为1~3质量百分比;所述可生物分解材料、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所述质改剂及所述有机分解菌经制程混炼后,吹制成膜厚在40µm~60µm的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包括可为酒糟粉末、麦粕粉末、稻粕粉末、豆壳粉末及咖啡渣粉末所组成的群组其中的任一或任二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为通过无农药,无重金属残留检验的食品级农业废弃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所述膜厚在40µm~60µm范围,并可配合生物分解所需时间,改变成型后的膜厚,以符合生物分解所需时间。
5.一种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制法步骤为:
混炼前步骤:先将混炼机温度提高至150~170°C;
混炼制程:可生物分解材料60~70质量百分比、粒径50µm以下,食品级农业废弃物10~30质量百分比、粒径8µm以下,质改剂7~29质量百分比及液化淀粉芽孢杆菌1~3质量百分比,于150~170°C温度下,于10秒内充分混炼后押出成粒状;
吹制制程:所述混炼后押出成粒状后,维持于150~170°C温度下,于10秒内吹制成薄膜,其所含活菌数量仍维持在9.5×101 CFU/cm2,成型之后的标准膜厚在40µm~60µm。
6.一种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薄膜材料包含有:
可生物分解材料,所述可生物分解材料是由PLA、PBAT及PBS所组成群组的任一种或二种以上所构成,所述可生物分解材料含量为20~50质量百分比;
食品级农业废弃物,为淀粉类、纤维类、蛋白质类或脂类经过精致研磨后的粉末,将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研磨干燥后的粒径为至少50µm以下,其含量为10~30质量百分比;
质改剂,所述质改剂为碳酸钙粉末或硅酸镁盐类粉末,所述质改剂粒径为至少8µm以下,所述质改剂含量为10~30质量百分比;所述可生物分解材料、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所述质改剂经混炼后,吹制成膜厚为40µm~60µm的薄膜;
涂布剂,是由具黏附着力的淀粉、水及有机分解菌均匀搅拌之后所得,所述有机分解菌为液化淀粉芽孢杆菌,是属于一种耐热达摄氏100°C的耐热型芽孢杆菌;所述涂布剂的质量百分之百中,淀粉含量为9.8~19.8质量百分比,水含量为80~90质量百分比,有机分解菌含量为0.2质量百分比;把已将有机分解菌稀释至1/500的所述涂布剂以一种涂布方式均匀涂布于所述薄膜上下表面后,使所述薄膜自然干燥,其所含活菌数量仍维持在7×102 CFU/cm2以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所述涂布方式可为喷涂法、刷涂法及浸涂法所组成群组的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包括可为酒糟粉末、麦粕粉末、稻粕粉末、豆壳粉末及咖啡渣粉末所组成的群组其中的任一或任二种以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生物分解的薄膜材料,其中所述食品级农业废弃物为通过无农药,无重金属残留检验的食品级农业废弃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057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的塑料震源药柱外壳
- 下一篇:一种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