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转接驱动结构单杆双开多位阀的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3724.1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7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王昕宇;董建业;田磊;李超颖;尹来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1/18 | 分类号: | F16K11/18;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接 驱动 结构 双开 多位阀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转接驱动结构单杆双开多位阀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提升阀或闸阀或翻板阀或放料阀,一般是单杆控制单阀板,当遇到复杂需求时,难以适应复杂工况。而一个阀杆控制多个阀板,则较为笨重,只能适应对称低需求工况。
现有提升阀或闸阀或翻板阀或放料阀,一般只能单次开启或关闭,难以适应复杂工况。而一个阀杆多工位控制,则只能适应简单工况,如多通阀等。
现有技术中滑轨只用于传动,并不用于驱动。
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结构一般与阀杆绝对连接,不能相对运动,尤其不能相对转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带转接驱动结构单杆双开多位阀的工作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转接驱动结构的单杆双开多位阀的工作方法,包括阀体、盘体、第一阀板、第一滑轨、第一滑销、第一支杆、触点、中座、枢点、阀杆、传动销、第二支杆、第二滑轨、第三滑轨、第二滑销、第二阀板、手柄以及驱动部;驱动部包括电磁线圈、电枢,电枢与阀杆连接,电枢下端设有双半环槽,双半环槽包括上下两个半环槽,上下两个半环槽互相连通;传动销在阀杆上方一侧突出设置,传动销为阶梯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传动销套设在双半环槽中;驱动部驱动阀杆运动,驱动部与阀杆之间可相互转动并通过传动销连接,通过手柄转动盘体改变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相应的第一阀板、第二阀板的位置;阀体与盘体转动连接,盘体中设有中座,中座与盘体外缘之间构成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阀板配合,第二开口与第二阀板配合;阀杆驱动两个阀板运动,阀杆顶端设有传动销,阀杆底端设有枢点,枢点与第一支杆、第二支杆转动连接,第一支杆末端连接第一滑销,第一滑销套设在第一滑轨中,沿第一滑轨运动,第一滑轨在第一阀板中,阀杆通过枢点、第一支杆、第一滑销沿第一滑轨驱动第一阀板运动;第二支杆末端连接第二滑销,第二滑销套设在第二滑轨与第三滑轨中,沿第二、三滑轨运动,第二、三滑轨在第二阀板中,第二、第三滑轨互相垂直,阀杆通过枢点、第二支杆、第二滑销沿第二滑轨、第三滑轨驱动第二阀板运动;第二阀板呈L型,L型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二滑轨、第三滑轨,中座上设有触点,触点剖面三面为平面,一面为斜面;盘体一侧设有手柄。
闭合状态时,第一滑销位于第一滑轨的左端,第二滑销位于第三滑轨的右端,第一、第二支杆位于底点;开启阀时,首先使得电磁线圈通电,电枢提升带动阀杆上升到第一位置,此时,第一滑销运行到第一滑轨右侧按压触点使得触点缩回,第一阀板打开,打开后触点弹出,第一滑销带动第一阀板提升,此时第二滑销经过第三滑轨运行到第二滑轨中段;之后,操纵驱动部驱动阀杆上升到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滑销运行到第二滑轨上端,带动第二阀板上升,第二阀板打开,此时两个阀板同时打开,第一阀板与第一支杆呈直线状态;闭合状态时,转动手柄带动盘体转动180度,相应的使传动销在双半环槽中转动180度,传动销从阀杆一侧转到另一侧,通过手柄转动盘体改变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相应的第一阀板、第二阀板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板与中座对应侧设有侧壁,侧壁上开有孔供触点通过,当第一滑销接触触点时,触点缩回,没有接触力时,触点弹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板与中座接触面为斜面,所述第二阀板与中座接触面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中座上设有密封部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阀板与盘体外缘之间枢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柄为短柱。
优选的,所述手柄为手指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了单杆控制多阀板。2、将滑轨应用到驱动中,现有技术中滑轨只用于传动,而本发明滑轨同时可以实现传动与驱动的目的。3、不仅仅是简单的单杆控制多阀板,单杆控制多阀板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单杆顺序控制多阀板启闭。4、包括与滑销配合的触点,闭合紧固,单向开启。5、阀杆与驱动部可相互运动,尤其是可以相对转动,提高了操作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转接驱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3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