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剑毫类茶叶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6702.0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璋;雷红霞;陈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慧可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剑毫类 茶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剑毫类茶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产茶叶,茶树生长在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叶因常年受云霭浸润,为淑气所钟,不用熏焙自然清香,每年谷雨前后茶农开始采摘新茶。剑毫是优质茶叶的一大品系,剑毫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似剑,色泽翠绿显毫,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整嫩鲜。剑毫内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等多中有益成份,具有消食去腻、止渴生津、益思少卧、利尿解毒等药理功能。剑毫茶以其“叶绿、汤清、香醇、味厚” 而闻名。
现有技术中,剑毫类茶叶无标准工艺,完全依赖茶农主观经验控制,生产工艺差异性大,从而降低了茶叶品相和口感。生产过程中,各工艺流程温度控制不精确,破坏了茶叶中的营养成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剑毫类茶叶的生产工艺,其加工简单,茶叶品相好、口感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剑毫类茶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采青:于清明后开园,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1芽1叶开展;
B、杀青:锅温130~160℃,每锅投叶量250克,抖炒6~8分钟;
C、做形:锅温80~90℃,将杀青后茶叶置于锅中,进行手工搓揉,使茶叶成形;做形时间15~20分钟;
D、提毫:锅温控制在48~52℃,将茶条理顺置于手中,双手轻轻均匀用力搓揉后回锅,使白毫显露,作业时间15分种,待炒至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半小时待烘;
E、烘焙:分初烘、复烘、足烘三次;初烘温度80℃,两锅杀青叶并一烘,烘5~10分钟;复烘温度70℃,将初烘叶两笼并一笼,时间10~15分钟;足烘温度50℃,时间10~15分钟。
所述的采青工艺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1时前、下午3时后进行,要求芽头肥壮、匀齐、多毫、节间短,色泽黄绿。
所述的做形工艺包括:先进行5至10分钟的理条作业,再进行成形做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加工工艺简单、规范,有效提高了茶叶品相和产品一致性,保持了茶叶的原始清香,成品茶叶品相好、口感佳。
具体实施方式
采青期应在清明以后。最好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11时前、下午3时后采叶,采摘标准为1芽1叶初展、1芽1叶开展,要求芽头肥壮、匀齐、多毫、节间短,色泽黄绿。
剑毫生产分杀青、做形、提毫、烘焙四道工序。
杀青:锅温130~160℃。每锅投叶量250克,抖炒杀青时间6~8分钟。当清香透发时开始理条。
做形是剑毫成形的关键工序。锅温80~90℃,时间15~20分钟。前期以理条为主,中后期结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条形成直、扁、平的剑状。待炒至六成干,茶条基本固定即可提毫。
提毫:白毫显露是剑毫主要特征之一。在做形后期,锅温稳定在50℃左右,将茶条理顺置于手中,双手轻轻均匀用力搓揉,而使白毫显露,全程时间约15分种,待炒至八成干时,起锅摊凉半小时待烘。
烘焙:分初烘、复烘、足烘三次。初烘温度80℃,两锅杀青叶并一烘,烘5~10分钟。复烘温度70℃,将初烘叶两笼并一笼,时间10~15分钟。足烘温度50℃,时间10~15分钟。
所得产品经检测,个体外观大小一致率70%以上;产品经沸水浸泡10分钟后取上清液,透光率为10-15%;成品与鲜叶相比较,维生素等营养成份流失率小于10%。具备“叶绿、汤清、香醇、味厚”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慧可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庆慧可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6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发酵的绿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山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