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外墙隔热保暖性能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8280.0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亮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外墙 隔热 保暖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建筑外墙隔热保暖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越来越多的都住在或工作于开发商建好的楼中,而现代人都会在夏天开空调保持凉爽,在冬天开空调保持温暖,因而需要楼的墙体具有很高的保温隔热效果。随着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全球的关注,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暖效果也在不断地受到重视。
目前通用的墙体隔热保温材料主要采用珍珠岩、硅钙板、聚胶酯等材料,这些材料的保温效果均有不同,而且开发商也会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因此急需一种装置能对建筑外墙的隔热保暖情况进行检测。
申请号为20141061859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实用新型创造的名称为:“ 一种建筑外墙保暖检测装置”,其包括装置外壳、处理系统、多个温度传感器、显示装置和电源装置,处理系统位于装置外壳内,温度传感器位于装置外壳侧面,显示装置位于装置外壳顶部,温度传感器、处理系统、显示装置依次相连并分别与电源装置连接,温度传感器包括测头、随温度变化阻值的电阻和转换电路,测头、随温度变化阻值的电阻和转换电路依次相连。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建筑外墙保暖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通过将测头置于内外墙上,根据温度传感器和处理系统输出的结果判断建筑外墙的保暖状况。
上述专利申请,虽然能对建筑外墙的保暖状况进行检测,但存在着如下不足:
1.使用操作繁琐,测试时,需要对建筑外墙内侧或外侧的温度进行分别测试,测试所需时间长。
2.建筑外墙保暖状况检测时,需要依赖室内的空调等加热及制冷设备,对于新交付建筑,由于未安装空调等设备,上述检测装置则不能使用。另外,对于正常使用建筑,当使用空调等加热及制冷设备时,仍存在着明显不足:一方面空调加热或制冷温度一般均在常温25℃左右,当室外温度也在常温25℃左右时,上述检测装置也不能使用,也即只能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才能进行建筑外墙温度的检测。另一方面,当进行建筑外墙保暖检测时,由于空调等设备加热或制冷空间大,耗能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外墙隔热保暖性能检测装置,该建筑外墙隔热保暖性能检测装置不依赖外部加热或制冷设备,节能,且测试时间短,操作简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外墙隔热保暖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外磁环、内磁环、隔热罩、加热丝、制冷机、外温度传感器、内温度传感器和显示控制器。
外磁环和内磁环能相互吸附。
隔热罩具有开口侧,内磁环固定套设在隔热罩的开口侧外周。
隔热罩的开口侧设置有密封圈,隔热罩内壁面上设置有制冷机和加热丝。
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隔热罩内,内温度传感器通过内支柱与隔热罩内壁面相连接。
外温度传感器通过外支柱与外磁环的内环面相连接。
外温度传感器和内温度传感器均与显示控制器无线连接。
外支柱的一端与外磁环的内环面固定连接,外支柱的另一端通过外弹簧与外温度传感器相连接。
内支柱的一端与隔热罩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内支柱的另一端通过内弹簧与内温度传感器相连接。
隔热罩的开口侧外周设置有凸缘,内磁环嵌套在凸缘中。
显示控制器设置在隔热罩的外壁面上。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上述外磁环和内磁环的设置,将外磁环放置在建筑外墙的外侧,内磁环放置在建筑外墙的内侧,由于外磁环和内磁环相吸附,故而能使外温度传感器和内温度传感器同时对同一块待测外墙进行内外温度的检测,从而节省检测时间,操作方便。
2.上述隔热罩和密封圈的设置,能形成一个较小的密封空间;加热丝能快速将该较小密封空间加热至较高的温度,制冷机能将该较小密封空间快速降温至较低温度,故无需依赖外部空调等加热或制冷设备,尤其适用于新交付建筑。另外,也无需依赖外部环境温度,也即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进行检测,且节能。
3.上述外弹簧和内弹簧的设置,能使外温度传感器和内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建筑外墙的外墙面或内墙面压紧接触,测试准确性高,测试数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建筑外墙隔热保暖性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有:
1.外磁环;11.外支柱;12.外弹簧;13.外温度传感器;
2.内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亮,未经李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8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