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8369.7 | 申请日: | 2017-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3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施弘哲;毕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H04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配置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接收波束数量,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接收波束数量;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接收波束数量和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波束数量进行波束管理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有针对性地对波束管理参考信号资源进行配置,能够节省信令和上报开销,或节省无线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波束赋形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能够获得明显的阵列增益。在新无线(New Radio,NR)中,为了在高频场景下对抗路径损耗,天线阵列更多地会引入波束赋形来获得增益。数据信道、控制信道、同步信号、广播信号都可以通过波束进行发送,因此,波束管理(Beam Management,BM)在NR中显得较为重要。
请参见图1,是现有的NR中下行波束管理各阶段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波束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P-1,P-2和P-3。其中,P-1阶段是系统建立初始波束配对关系(Beam pairlink,BPL)的阶段,即建立基站的发送波束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接收波束之间的BPL。经过P-1阶段之后,基站与UE之间初始的基于波束的控制信息和数据的通信链路已建立。P-2阶段和P-3阶段是基于触发,分别对基站的发送波束和UE的接收波束进一步筛选的阶段。
在下行波束配对的过程中,基站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CSI-RS)资源,UE根据CSI-RS测量、评估波束质量。为了获得最佳的波束配对,需要将基站的发送波束和UE的接收波束轮巡一遍。若基站的发送波束的波束扫描是周期性的,则UE无论有多少个接收波束,都可以按照预定周期自行逐一轮巡测量并上报,换言之,该场景下基站无需获知UE的接收波束数量,因为其资源配置是周期性的。但是若基站的发送波束扫描是非周期性的,在不知晓UE的可用接收波束的情况下,基站的CSI-RS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目前,基站在不知晓UE的可用接收波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频繁触发的方式进行波束扫描的轮巡,但这样会导致额外的信令和上报开销;或基站按照某个协议约定的最大接收波束数量进行配置,这样则可能造成无线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实现了有针对性地对波束管理参考信号资源进行配置,能够节省信令和上报开销,或节省无线资源。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包括: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接收波束数量,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接收波束数量;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可用接收波束数量和所述网络设备的发送波束数量进行波束管理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由用户设备将其可用接收波束数量上报至网络设备,以便网络设备可以准确地知道用户设备的接收波束数量进行配置,能够节省信令和上报开销,或节省无线资源。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上行控制信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即对所述网络设备而言,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上行控制信息中。此时,系统已经建立了初始的基于波束的控制信息和数据的通信链路。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即对所述网络设备而言,所述接收波束数量指示信息携带在所述PRACH消息中。此时,系统还未建立初始的基于波束的控制信息和数据的通信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83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