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电压协调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8486.3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8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汪楠楠;卢宇;董云龙;田杰;曹冬明;李海英;姜崇学;王佳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电压 协调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直流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应用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或柔性直流电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控制和下层控制;
所述上层控制调整下层控制的控制模式和有功功率整定值,包括如下步骤:
101:监视各换流器的控制模式状态,当直流侧互联的运行换流器中没有换流器处于直流电压控制模式时,根据预设的优先级,向优先级最高的换流器发出切换至直流电压控制模式命令;当直流侧互联的运行的换流器中存在多个换流器处于直流电压控制模式时,向除了优先级最高的换流器外的其他处于直流电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发出切换至有功功率控制模式命令,进入步骤102;
102:监视处于电压控制模式换流器的过负荷状态,将过负荷状态发送至与过负荷换流器直流侧互联的其他换流器的下层控制,进入步骤101;所述过负荷状态为整流过负荷或逆变过负荷之一;
所述下层控制根据换流器的控制模式产生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所述换流器的控制模式为直流电压控制模式或有功功率控制模式;
所述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或柔性直流电网系统的部分或全部换流器配置下层控制,任一换流器的下层控制包括如下步骤:
201:接收到上层控制的切换至直流电压控制模式命令,进入步骤202,否则进入步骤203;
202:将该换流器控制模式切换为直流电压控制模式,进入步骤203;
203:接收到上层控制的切换至有功功率控制模式命令,进入步骤204,否则进入步骤205;
204:将该换流器控制模式切换为有功功率控制模式,进入步骤205;
205:接收到上层控制的过负荷状态,过负荷状态为整流过负荷且该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整定值为逆变功率时,进入步骤206,或者过负荷状态为逆变过负荷且该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整定值为整流功率时,进入步骤206,否则进入步骤207;
206:按照预设的步长降低该换流器有功功率整定值大小,进入步骤207;
207:该换流器控制模式为直流电压控制模式时,进入步骤208,否则进入步骤209;
208:根据直流电压指令与换流器直流电压的偏差产生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进入步骤201;
209:根据换流器有功功率整定值产生换流器的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进入步骤210;
210:根据换流器直流电压和换流器的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产生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进入步骤201;
其中,所述步骤209)中根据换流器有功功率整定值产生换流器的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包括如下步骤:
301)根据极限最大直流电压与逆变最大有功功率,确定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的拐点1;
302)根据最大直流电压与有功功率整定值,确定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的拐点2;
303)根据最小直流电压与有功功率整定值,确定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的拐点3;
304)根据极限最小直流电压与整流最大有功功率,确定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的拐点4;
305)由上述拐点1、拐点2、拐点3、拐点4确定的分段折线产生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其中直流电压大于极限最大直流电压时,有功功率为逆变最大有功功率,直流电压小于极限最小直流电压时,有功功率为整流最大有功功率;
所述极限最大直流电压、最大直流电压、最小直流电压和极限最小直流电压为预设值,且极限最大直流电压≥最大直流电压≥最小直流电压≥极限最小直流电压,所述逆变最大有功功率为换流器逆变运行时的最大有功功率,所述整流最大有功功率为换流器整流运行时的最大有功功率,所述逆变最大有功功率和整流最大有功功率均由系统设置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层控制的步骤210中,所述产生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为,查询换流器的直流电压有功功率曲线,确定采集到的换流器直流电压对应的有功功率作为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压协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控制的步骤208中,所述根据直流电压指令与换流器直流电压的偏差产生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为将所述偏差经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后得到换流器的有功功率指令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84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直流输电装置的仿真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伏系统组件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