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吸附雾霾涂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88580.9 | 申请日: | 2017-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9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国;王立坤;张红宇;向元元;闫宇;马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7/63 | 分类号: | 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料 雾霾 表面活性剂 自动吸附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改性 无溶剂型涂料 溶剂型涂料 粉末涂料 工业涂料 环境处理 建筑涂料 水性涂料 涂料表面 表面能 高固体 质量比 吸附 耗时 室内 维护 | ||
本发明属于环境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动吸附雾霾涂料。在现有涂料的基础上,加入表面活性剂改性现有涂料,表面活性剂与涂料的质量比为1:1~1:100,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调节pH,涂料表面能增加,从而吸附雾霾。本发明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的涂料可以为溶剂型涂料、高固体分涂料、无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建筑涂料、工业涂料和维护涂料。调整表面能可以加入酸、碱等调整涂料的pH值。本专利所述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耗时短的特点,主要用于室内、外雾霾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吸附雾霾涂料。
背景技术
雾霾即雾和霾的统称。空气污染主要是因为霾,它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精细”尺寸模式被定义为包括直径低于2.5μm的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遭受了许多环境灾难性事件,著名的“伦敦雾”和“洛杉矶烟雾”造成数以万计的疾病及死亡事件。2010年,中国气象局颁发施行了雾霾观测预告行业规范(QX/T113-2010)。2012年,中国制定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标准为75μg/m3。此外,对于PM2.5的监管监测网络已在全国不同的城市中建成,从此雾霾成为最受关注的天气关键词之一。
2014年Wang等人[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4,1(26):1894-1902]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发生期间测量了2009年上海的气溶胶数量浓度和粒度分布以及可分辨尺寸颗粒的化学成分。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和理论分析给出了雾霾期间粒子的颗粒浓度的数值以及具体的粒径分布和所含离子的浓度,这对于有针对性的处理雾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样,Yin等人[Air quality atmosphere and health,2017,10(3):359-370]、Zhang等人[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7,154:140-150]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其结果虽然和Wang等人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但也同样测量了雾霾的成分及空气中颗粒的数量。
目前,雾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以空气净化装置为主,相应的方式为过滤方式,即用活性炭等吸附物质通过空气净化机进行吸附,相关的专利如一种防治雾霾的空气净化器[CN106871262A]、一种防雾霾水洗式空气净化呼吸器[CN106861075A]、一种防雾霾环保空调[CN106839128A];另外一种应用相对较广的处理方式为吸附雾霾的口罩,主要用于外出佩戴,如一种雾霾防治口罩[CN106820349A]、交警用防雾防潮专用立体型口罩[CN106723522A]。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对现有涂料的改性方法,从而实现处理雾霾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自动吸附雾霾涂料,在现有涂料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改性现有涂料,使其可以包裹涂料,使涂料表面能增加,从而能够更好地与雾霾表面的水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吸附雾霾,达到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由于雾霾多在天气湿度较大时出现,雾霾颗粒会被水包围,从而和涂料表面形成较强的吸附,被吸附的物质之间,由于表面能的作用会团聚成大的颗粒,而在晴天时,水会挥发到空气中,较大的颗粒会自动脱附,从而在涂料表面形成新的活性位点,继续吸附雾霾。
一种自动吸附雾霾涂料,在现有涂料的基础上,加入表面活性剂改性现有涂料,表面活性剂与涂料的质量比为1:1~1:100,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调节pH,涂料表面能增加,从而吸附雾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85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树脂涂料强度的填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混层控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