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储能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储能配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9033.2 | 申请日: | 201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2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关志坚;归三荣;韩俊;吴垠;陈曦;陈皓菲;袁越;凌开元;吴涵;杨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河海大学;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2 | 分类号: | H02J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吴扬帆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储能 系统 主动 配电网 配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双储能系统的主动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选址模型,并根据设定的约束条件求解所述选址模型得到储能的接入位置,每一个储能的接入位置对应一个充放电策略;
步骤2)在所述接入位置接入两组储能,根据所述充放电策略制定双储能系统运行策略,以储能年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储能容量进行优化;
所述选址模型的目标为配电网中储能配置容量最小,如式(1):
式中,z为配电网节点数目;Capess,i为节点i接入储能的额定容量;
所述双储能系统运行策略为:两组储能的容量相同,在一时段t的起始节点时两储能分别承担充电与放电工作,其中的一储能达到了荷电状态的上限或下限时,且该储能在该时段最大允许功率小于所述运行策略要求功率,则在该时段需由两储能共同提供所需出力,下一时段该储能切换充放电状态,另一储能充放电状态不变;
将配电网中储能年平均成本最小作为所述储能容量优化模型的目标,如式(9):
其中
式中,C1为储能初始投资成本,C2为储能运行维护成本,Ce为储能单位容量的造价;E为储能额定容量;Cp为储能单位充/放电功率的造价;为储能额定充/放电功率,Cm为储能单位充/放电功率的年运行维护成本;ir为通货膨胀率;dr为贴现率;y为储能使用年份,T为储能寿命周期,m为配电网中配置的储能数量;所述储能容量优化模型的优化算法采用粒子群算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初始化粒子位置与速度;
步骤2-2)更新粒子的速度与位置;
步骤2-3)计算储能循环次数及放电深度;
步骤2-4)计算粒子适应度函数值;
步骤2-5)判断是否到达全局最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达到两个条件的任一条件则粒子群算法结束输出全局最优解;否则转至步骤2-2);
步骤2-3)中,储能的寿命周期通过储能运行时的损耗情况得到,分别计算各工况下的储能循环寿命,再根据储能在各对应工况下的循环次数,直接线性叠加求出储能循环寿命损耗,放电深度与循环寿命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如式(10):
N(DoD)=aDoD4-bDoD3+cDoD2-dDoD+e
式中,N(DoD)为该放电深度下储能循环寿命,a~e为与蓄电池材料有关的参数;储能在运行中循环寿命损耗如式(11),当L为1时,则视作储能寿命耗尽,此时储能需进行更换,
式中,n为该放电深度下储能的循环次数;
储能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与对应的放电深度通过雨流计数法进行统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河海大学;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河海大学;南京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90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