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波束的多路径并行ICCP水下地形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9066.7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3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苏;王捍兵;张涛;李瑶;吴梅;童金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20 | 分类号: | G01C2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向文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束 路径 并行 iccp 水下 地形 匹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多路径并行ICCP水下地形匹配方法,该方法在传统ICCP算法基础上,充分利用多波束测深数据特性,选取测深条带中央和两边缘的三条路径,设定相应权值和位置约束,采用并行ICCP算法辅助惯导实现导航定位。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ICCP算法在初始误差较大时匹配失败的问题,且算法匹配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惯性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多路径并行ICCP水下地形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下地形匹配导航是利用地形匹配技术来实现水下精确定位的自主、全天候的导航方式,对于水下航行器长时间水下航行时的精确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海底地形测量作为测绘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测量结果在水下地形匹配导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声呐技术的进步,海洋地形测量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美国Woods Hole Oceanography Institution(WHOI)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多波束测深声呐,从此海底地形测量的作业模式从传统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的“点线”测量模式转变为多波束条带状“线面”测量模式。
惯性导航系统具有无源性和自主性,因此水下航行器一般采用以惯导为核心的导航系统来实现水下自主隐蔽导航。但惯性导航系统存在误差随时间累积而发散的缺陷,需要其它导航方式实时或定期修正来抑制其累积误差,从而保证水下航行器长航时和高精度的要求。海底地形辅助导航通过水下地形特征传感器测量出水下载体经过海底的地形特征,结合导航设备估算出地形特征的位置,在数字海图存储装置中搜索出与测得的地形特征有最佳拟合的地形特征,该海底地形特征在数字地形海图中所处的位置就是对水下载体位置的最佳匹配点,并利用最佳匹配位置对推算导航设备进行修正。如此不断循环,便可提高推算导航设备的精度,从而获得精确的导航信息。
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系统中,合适的匹配算法是核心技术之一,这也是当前相关领域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经典的匹配算法由地形轮廓匹配方法(TERCOM)、桑迪亚惯性地形辅助导航方法(SITAN)和基于等值线的最近点迭代方法(ICCP)。ICCP算法最初来源于图像配准的ICP算法,它不需要事前确定对应估计,只是不断重复运动变换、确定最近点的过程,逐步改进运动估计。尽管ICCP匹配算法易于实现,但由于算法仅通过惯性导航系统指示航迹进行刚性旋转和平移变换来实现最近等深点的迭代配准,因此在初始位置误差较大情况下容易出现匹配失败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算法在原理上的缺陷,通过充分利用多波束测深数据特性,有效解决传统ICCP算法在初始误差较大时匹配失败的问题且算法匹配精度更高的一种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多路径并行ICCP水下地形匹配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波束测深数据的多路径并行ICCP水下地形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多波束测深仪进行条带数据的采集,选取条带数据中的多个数据点组成多条路径作为初始序列,并且通过数字地图提取等深线;
步骤二:设定路径匹配权值;
步骤三:计算不同路径同一扇面测量点相关距离值;
步骤四:通过惯导系统指示位置设置迭代初始值,并且对初始序列在测量水深值对应的水深等值线上寻找最近点;
步骤五:求解刚性变换T;
步骤六:判断刚性变换T是否收敛,如果没有收敛,返回步骤四进行下一步迭代,直至收敛,即T停止显著变化;
步骤七:进行精度评估,判断匹配是否可靠。如果可靠,则经过迭代后获得的校正集合即为校正后的最优参考航迹点。
根据上述步骤,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9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