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分离器和气液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9337.9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6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以斌;豆宝宜;李文龙;史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B01D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和气 分离 方法 | ||
1.一种气液分离器,设有柱状旋流分离器,柱状旋流分离器包括立管筒体(9),立管筒体(9)的顶部设有立管筒体顶板、出气管(3),立管筒体(9)的底部设有立管筒体底板、出液管(7),其特征在于:立管筒体(9)内设有隔板(402),隔板(402)的中部向上设有升气管(401),靠近隔板(402)的边缘向下设有一圈降液管(403),气液分离器还设有管式预分离器,管式预分离器设有气相管(105)和液相管(106),气相管(105)和液相管(106)之间设有气相浮升管(107),气相管(105)和液相管(106)均沿立管筒体(9)的切向与立管筒体(9)相连,气相管(105)倾斜向上设置,气相管(105)出口位于升气管(401)顶部出口的上方,液相管(106)出口位于降液管(403)底部出口的下方,液相管(106)出口的下方设有止旋部件,隔板(402)与立管筒体顶板之间的空间为液滴沉降区(2),隔板(402)与止旋部件顶端之间的空间为气泡浮升区(5),液相管(106)出口顶部与降液管(403)底部出口之间的高度差为液相管(106)内直径的2~3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升气管(401)的内直径为立管筒体(9)内直径的0.1~0.2倍,高度a为立管筒体(9)内直径的0.3~0.5倍,降液管(403)的内直径为升气管(401)内直径的0.5~0.8倍,高度b为立管筒体(9)内直径的0.3~0.5倍,降液管(403)的根数为6~8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管式预分离器设有入口管(101),入口管(101)的顶部出口通过扩径管(102)与立管(103)的底部入口相连,立管(103)的顶部出口通过弯头(104)与液相管(106)的入口相连,扩径管(102)的扩径比为3~5。
4.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液混合物在管式预分离器进行预分离,分离出的气相由管式预分离器的气相管(105)出口沿立管筒体(9)的切向进入液滴沉降区(2),分离出的液相由管式预分离器的液相管(106)出口沿立管筒体(9)的切向进入气泡浮升区(5),由气相管(105)出口进入液滴沉降区(2)的气相在旋转上升的过程中,气相中的液滴在立管筒体(9)内侧壁附近区域向下沉降,落到隔板(402)上,再由靠近隔板(402)边缘的降液管(403)向下落入气泡浮升区(5),除去液滴的气相最后由出气管(3)流出,由液相管(106)出口进入气泡浮升区(5)的液相与由降液管(403)流下的液滴汇合,在旋转下降的过程中,液相中的气泡向立管筒体(9)的轴心线区域聚集并向上流动,经隔板(402)中部的升气管(401)向上进入液滴沉降区(2),与液滴沉降区(2)内的气相汇合,最后经出气管(3)流出,气泡浮升区(5)内除去气泡的液相向下流经止旋部件,最后经出液管(7)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93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