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洒蓝釉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89509.2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明;罗婷;熊露;张茂林;李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8/14 | 分类号: | C03C8/14;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3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方 重量百分比 还原气氛 熔块 釉果 烧制 高温素烧 装饰效果 雪花点 氧化锡 珠明料 底釉 二灰 发色 过筛 面釉 球磨 施釉 铜花 制备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气氛烧制洒蓝釉的制造方法。其底釉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狼萁草灰5~15%、瑶里釉果25~40%、珠明料2~5%、氧化锡1~3%、铜花5~10%、硝熔块30~60%,面釉配方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瑶里釉果30~40%、寿安二灰15~30%、硝熔块30~55%,经配料、球磨、过筛,并在高温素烧胎上采用独特的两次施釉工艺方法,使洒蓝釉在1100‑1200℃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本发明配方及工艺所制备的洒蓝釉雪花点分布均匀、外观发色稳定,装饰效果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洒蓝釉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釉”,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的景德镇,之后停烧。到了清代康熙时期才又恢复生产。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洒蓝釉瓷器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其特点是浓重处釉层较厚,薄处则露出白地,使釉面仿佛蒙上一层雪花,色调艳雅。由于烧造时的工艺复杂,成功率比较低,因此洒蓝釉瓷器在当时也是比较珍稀的一个品种。清代后期,洒蓝釉瓷器的烧造水平有所下降,胎和釉等方面都无法与清早期的器物相比。其釉料配方和制作工艺早已失传,研究认为其可能采用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厚薄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文献的吹青)。
近年来,有学者在《明代御窑遗址出土孔雀绿釉、洒蓝釉、瓜皮绿釉瓷器分析》一文中虽采用显微形貌观测法、激光剥蚀进样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谱、能量色散X荧光和扫描电镜等对明代御窑遗址考古出土宣德时期洒蓝釉的形貌特点、腐蚀现象、胎釉组成、釉层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为全面认识御窑名瓷技术和内涵价值,尤其是洒蓝釉的工艺配方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素材。但目前,涉及洒蓝釉的原料配方、制作工艺,尤其是工艺再现复原研究等仍未见相关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釉面雪花点分布均匀、外观发色稳定的洒蓝釉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洒蓝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釉和面釉,所述底釉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狼萁草灰5~15%、瑶里釉果25~40%、珠明料2~5%、氧化锡1~3%、铜花5~10%、硝熔块30~60%;
所述面釉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瑶里釉果30~40%、寿安二灰15~30%、硝熔块30~55%。
上述洒蓝釉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依照以下步骤:
(1)分别按面釉和底釉配方进行配料、球磨、过筛工序获得底釉料和面釉料;
(2)将底釉料和面釉料分次施釉在经高温素烧后的瓷胎表面;
(3)将施釉后瓷胎置于梭式窑内高温烧制、出窑、获得洒蓝釉装饰的瓷体。
所述步骤(1)中底釉的过筛目数为100目,筛余为0.2%;面釉的过筛目数为250目,筛余为0.2%。
所述步骤(2)中瓷胎的化学百分比组成为:SiO2 65~75%、Al2O3 20~30%、Fe2O30.3~1%、K2O+Na2O 2~6%、TiO2 0~0.5%、CaO 0~0.5%、MgO 0.1~1%。
所述步骤(3)中高温烧制的烧成制度为:在氧化气氛下从室温升温至980℃,然后在还原气氛下从980℃升温至1100~1200℃,保温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未经景德镇陶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895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牵引式吊装系统
- 下一篇:一种β-羟基苯基硒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