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剥离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791850.1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5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储忠;张亚卓;桂松柏;赵澎;白吉伟;刘春晖;曹磊;李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董琳,耿超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剥离子。
背景技术
显微剥离子用于手术中分离并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手术中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显微剥离子进行分离,颅底外科手术因术野狭小、重要血管、神经众多,需要在狭小间隙内进行分离操作,因此显微剥离子对于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十分重要。
现有的剥离子在应用时切割部分较少,在深部狭窄间隙操作时有困难,难以适应颅底手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剥离子,该剥离子能够解决现有剥离子不适于颅底手术的深部狭窄间隙操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剥离子,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同轴连接的操作部和手持部,所述操作部的前端侧向弯折形成钩状头部,所述钩状头部与所述操作部形成的夹角为90°,所述钩状头部与所述操作部的夹角内侧形成有割刀,所述割刀的刀刃与所述钩状头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钩状头部的前端形成为球形。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形成为由后至前直径渐缩的杆状。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的大端直径与所述手持部的直径之比为1:(2.5~4)。
可选地,所述手持部形成为空心管状。
可选地,所述手持部的外壁设有防滑件。
可选地,所述操作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手持部前端。
可选地,该剥离子还包括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手持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夹紧件和限位件;所述夹紧件可收缩地环绕所述操作部末端以夹紧所述操作部,所述限位件形成有可容纳收缩状态的所述夹紧件的空腔,以固定所述夹紧件。
可选地,所述夹紧件包括圆柱段和从所述圆柱段向前延伸的多个膨胀支腿,所述圆柱段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操作部末端的通孔,所述膨胀支腿的前端可沿径向运动以使所述夹紧件具有所有膨胀支腿的前端径向收缩的收缩状态和所有膨胀支腿的前端径向扩张的张开状态;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后端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前端形成有可容纳收缩状态的所述夹紧件的空腔,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末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前端螺纹连接以卡止所述收缩状态的夹紧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形成有可容纳所述操作部的末端的空腔。
可选地,该剥离子为不锈钢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剥离子同时具备切割和分离功能,可用于分离重要血管、神经以及锐性切开浅层组织操作,减少了狭小手术空间中操作器械数量;剥离子的钩状头部内侧形成有切割刀刃,刃口位于钩形下方,切割方向与操作部轴向一致,利于在狭长空间内操作,能够满足深部颅底手术的要求。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操作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操作部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手持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二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夹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剥离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手持部2操作部
3 钩状头部4割刀
5 第一限位件6第二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是指剥离子延伸的方向,钩状头部朝向为前,手持部朝向为后。“内、外”是针对装置本身的轮廓而言的。
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剥离子,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同轴连接的操作部2和手持部1,操作部2的前端侧向弯折形成钩状头部3,钩状头部3与操作部2形成的夹角为90°,钩状头部3与操作部2的夹角内侧形成有割刀4,割刀4的刀刃与钩状头部3的延伸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未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791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无线通讯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
- 下一篇:台灯